废电池变“第二矿山”,中伟股份绿色科技逆袭,全球点赞怎么赢?

2025-08-19 13:00:04
18863

中伟股份在贵州铜仁的工厂里,一堆废旧电池被拆开,变成了宝贵的“第二矿山”。这些电池里的镍、钴、锂,经过高科技处理,又能重新用在新能源车上。2024年,他们处理了超5万吨废电池,减少了20万吨碳排放,等于种了上百万棵树!

这家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十多年来,中伟股份靠技术创新,把废物变成资源,还在全球建起绿色工厂。他们不仅帮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企业的环保担当。

走进中伟股份的钦州工厂,你会看到一条特别的生产线,叫OESBF。这条全球首创的线,能把废气废渣变废为宝,还能提炼出稀有金属锗,创造新利润。技术人员说,这条线让每吨产品的加工成本省了三成多,效率高得惊人。

技术创新是中伟的看家本领。他们在全国建了国家级研发中心,投入几十亿,1000多位科研人员天天钻研新材料。结果呢?他们的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品,销量稳坐全球第一。2024年,磷酸铁材料也挤进行业前列,钠电池产品开始批量卖出。

废旧电池回收是中伟的另一大亮点。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废电池怎么处理成了大问题。中伟在贵州铜仁建了个全流程回收体系,从拆电池到再利用,一条龙搞定。废电池里的材料,比原矿还值钱,回收后直接用在生产新电池上,既省资源又环保。

中伟的绿色理念不只在国内发光,还照到了海外。他们在印尼建了莫罗瓦利和纬达贝两个产业基地,创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2024年,这两个基地通过了国际权威的环保认证,成为印尼仅有的双认证企业,堪称绿色标杆。

国内的工厂也很牛。中伟在贵州、湖南、广西建了占地超万亩的产业基地,形成了从开采到回收的完整循环链。湖南宁乡的工厂用数字化平台管理,成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4年,他们的清洁能源用电量占了86.99%,能耗还降了四成多。

团队是中伟成功的核心。在钦州工厂的中控室,操作员得盯着上百个生产数据,稍有差错就可能出乱子。负责人饶玉涵说,培养一个合格的操作员,不只是教技术,还要教责任心。这个团队被称作“黄埔军校”,很多人学成后还被派到海外,帮公司开疆拓土。

回收部门的徐杰带着团队一家家跑客户,建起了全国的废电池回收网。他们不光回收,还帮车企和电池厂解决废电池处理难题。徐杰笑着说,他们是在给废电池找“新家”,让它们重新派上用场。

中伟还特别重视培养人才。他们和印尼的大学合作,选人、培训、用才一条龙,还送当地员工来中国名校学习。2025年7月,中伟和印尼政府签了合作协议,要一起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中伟的绿色成绩单亮眼得很。2024年,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了47.31%,清洁能源用量超11亿度。他们还启动了印尼的镍矿环保项目,保护当地生态,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责任。

这些努力让中伟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他们连续两年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还登上了《财富》中国ESG榜和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榜。全球权威机构都给中伟点赞,说他们在环保和社会责任上走在了前列。

中伟的成功,靠的是技术和责任。他们把绿色理念融入每条生产线,每个工厂,甚至每个员工的心里。就像种树一样,他们不仅种下了绿色,还让绿色长成了参天大树,造福全世界。

未来,中伟还会怎么干?他们会不会把绿色技术带到更多国家?他们的回收体系能不能让废电池彻底“归零”?这些问题,留给时间回答,也留给每个关心地球未来的人一起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