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了就吃药?四种情况别乱治,院士揭秘真相!

2025-07-23 18:31:43
18603

高血压这三个字,吓得不少人一测血压就心慌,尤其是看到数字超过140,立马觉得自己得了大病,赶紧往嘴里塞降压药。可你知道吗?有些高血压根本不是病,硬治反而害了自己。一位心血管专家直言:四种血压升高的情况,吃药只会适得其反,生活调理才是王道!

先说第一种,叫做“白大衣高血压”。很多人平时在家量血压好好的,一进医院,穿上病号服,面对白大褂的医生,立马心跳加速,血压蹭蹭往上窜。回家一测,又正常了。这是因为紧张情绪让血压暂时升高。中国心血管病年报显示,15%的高血压患者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不搞清楚就吃药,等于拿情绪当病治,白白受罪。

还有一种,叫“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人老了,血管没年轻时那么有弹性,收缩压容易偏高,但舒张压可能正常。比如一个70岁的大爷,血压150/70,只高了上面的数字。医生说,这种情况不一定非得吃药。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弱,药吃猛了,血压掉得太快,可能会头晕、腿软,甚至摔倒。

第三种更隐蔽,叫“假性高血压”。有些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血管钙化得厉害,用普通臂式血压计测,数字会偏高,实际没那么严重。如果这时候盲目吃药,血压真被压下来,反而容易出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做血管超声或动态血压监测,确认是不是真高血压。

第四种常见于年轻人,叫“情绪性高血压”。一生气、喝杯咖啡、熬个夜,血压就上去了,休息几小时又正常了。这种情况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只是暂时波动。如果这时候吃降压药,不但没用,还可能伤肾、扰乱心率。年轻人遇到这种情况,调整生活习惯比吃药管用多了。

这四种情况,医生都不建议立刻吃药,而是先观察、调生活方式。可现实里,很多人一见血压高就慌了,药往嘴里塞,根本不管自己是哪种情况。中国城市居民中,28%的人把临时血压升高当成了高血压,长期吃药。结果呢?不仅钱包受罪,还可能头晕、乏力,甚至肝肾功能受影响。

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体检时血压147/80,被医生定为“轻度高血压”,开了降压药。半年后,她脖子沉重、头晕恶心,去医院一查,血压掉到110/60,脑供血不足。停药后,医生让她多运动、控制体重,三个月后血压稳在135/75,完全不用药了。这种事在基层医院太常见了,很多人就是被数字吓住了。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高血压该不该治?别只看一次测量结果。医生建议连续测5到7天,早晚各一次,取平均值。如果平均值还是高,再去做动态血压监测。还要看有没有心脏肥厚、蛋白尿、视网膜问题这些并发症。如果没有,短期内血压高点,通常没事。

医生还会根据你的年龄、体重、生活习惯、家族史来判断。有些人血压稍微高,但整体风险低,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控制。比如少吃盐、多吃菜、戒烟限酒、保持体重,这些都是稳血压的好办法,没一点副作用。数据说,每天少吃1克盐,收缩压能降2到3毫米汞柱,效果不比药差。

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当回事。如果是真高血压,放着不管,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衰、肾衰。关键是分清楚类型,不能一刀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轻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没并发症的,先试3到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不住再吃药。

健康不是靠药堆出来的,是靠养出来的。多懂点知识,少点盲目,生活才能过得踏实。血压只是健康的一部分,别让它牵着鼻子走。你说呢?是继续被数字吓得睡不着,还是先试试调整生活方式?答案其实就在你手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