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截至7月末,共有58家非上市人身险企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受益于宏观经济调整向好、金融市场利好政策不断,从行业整体表现角度看,保险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同比增长态势,但也可以窥见不同梯队表现分化更为剧烈。
泰康人寿保费破千亿净利润大增
58家非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625.76亿元,同比增长4.68%;净利润共计达到286.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3.79亿元大幅增长241.89%。
今年一季度时,泰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大幅缩水17.81%,为当时已披露保险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人身险险企中最大降幅。中邮人寿取则而代之成为非上市险企收入第一。
随着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泰康人寿重回非上市险企“头把交椅”,上半年在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端均稳坐第一。
在体量分布上,仅有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迈入千亿级阵营,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第二梯队中有20家非上市人身险企的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在100-400亿元间;剩余36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则不足百亿元,行业“头重腰细尾轻”的结构特征明显。
在净利润端,上半年有37家公司实现盈利,20家公司录得亏损。从净利润变动看,30家公司的净利润状况有所改善,14家公司扭亏为盈,5家公司亏损收窄。
具体看泰康人寿,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09.73亿元,同比减少5.84%,比排名第二的中邮人寿多出129.01亿元;实现净利润159.9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47亿元增长164.56%,排名第一。
上半年泰康人寿HWP团队规模保持五年复合两位数增长,HWP英才/优才、HWP健康财富企业家/合伙人均持续高增长,双绩优人力保持两位数增长。代理人改革转型卓有成效,为泰康人寿做大做强保费端并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从趋势来看第二季度有41家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占比超7成。其中泰康人寿由第一季度的220.49%上升至第二季度的224.38%,环比提高3.89个百分点,在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十。
再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泰康人寿第二季度达到321.20%,较第一季度的321.42%略有下滑,在榜单中位列第七。
年内撤销上百家陷“关停潮”?
进入2025年,泰康系公司接连发行两笔永续债。据债券上市流通公告显示,泰康养老、泰康人寿发行的20亿元、60亿元永续债分别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据财联社记者统计,近年来两家公司均通过密集“补血”以夯实资本安全垫。对于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两家公司都曾表示:“将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二级资本,提高偿付能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在频频“输血”的背后,泰康人寿的持续“瘦身”同样引发市场关注。
2023年末时,泰康人寿的分支机构总数为2714个,覆盖分公司、电销中心、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及营销服务部等多层级架构。一年之后该数字已缩减到2485个,一年内减少229家机构,其中主要裁撤了3个电销中心及226家支公司、营业部或营销服务部。
另据新华社客户端记者统计,泰康人寿今年以来撤销机构已超百家(截至五月底总裁撤量为144家),位居行业前列。尤其是1月至4月,泰康人寿分支机构撤销进程加速,撤销分支机构的数量已超过同期其他头部险企,成为目前分支机构“缩水”最严重的头部人身险公司。被裁撤机构多集中于河南、四川、辽宁等传统人口大省。
综合梳理媒体报道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今年前七个月泰康人寿的网点裁撤数量粗略估算已达二百余家,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这背后有哪些考量?
事实上在保险业深度转型背景下,险企依靠网点战术、人海战术的打法已经失效。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2024年共有1984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市场,速度较2023年放缓,同时新设分支机构585家。一名业内人士告诉媒体,险企分支机构持续“瘦身”体现了行业对低效机构和人力的出清。“随着市场发展,分支机构扩张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收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在他看来,泰康人寿主动“瘦身”或许是一种防御策略,将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更关键的业务环节。2024年8月,泰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指出:“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战略上”或许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从近三年看,公司营业支出从1950.96亿元到2278.11亿元再到2670.78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7.24%,超过了2023年的16.77%。再加上近年来保险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线上渠道的兴起对传统线下营销服务部的冲击较大。泰康人寿撤销部分分支机构可能是基于对成本与效益的综合考量。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在业绩上重回巅峰,但作为中国寿险行业“老六家”之一,近年来泰康人寿的归母净利润却呈现波动下滑趋势。2020年-2024年其营收从2137.73亿元增长至2711.0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190.01亿元降至143.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98%、21.43%、-51.73%、18.2%和8.79%。
新浪财经援引业内人士观点认为,在收缩线下网点的同时,泰康人寿面临着客户服务质量下降、业务受到影响的阵痛。但从长期看裁撤分支机构有助于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更有潜力的业务环节,如数字化转型、养老产业布局等。
主动收缩下的转型阵痛与内控合规
早在2017年,泰康集团形成“深耕寿险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的全新战略。陈东升力推的保险+医养的“新寿险”模式虽具备前瞻性,但重资产投入的养老社区回报周期较长。行业分析师指出,泰康需在服务质量、成本控制与战略耐心间找到平衡,否则转型阵痛或将持续。
据泰康养老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在2024年业绩呈现“双降”态势:保险业务收入237.71亿元,同比下滑8.6%;净亏损扩大至21.7亿元,创下自2007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纪录。
面对子公司持续失血,泰康集团曾连续三次对泰康养老进行增资,累计注资达40亿元。有业内分析分为,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既反映出集团对养老业务的战略坚守,也暴露出该业务板块面临的严峻经营压力。泰康集团在转型同时,如何在服务质量、成本控制与战略耐心间找到平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当旧模式的增长引擎熄火,而新模式尚未成熟时,企业需要平衡短期阵痛与长期收益的关系,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面对业务转型、规模收缩压力,一些人身险公司的合规风险也随之暴露出来。新华社客户端相关文章指出,2024年度泰康人寿省级分公司年内受到监管机构行政处罚10家次,其中不乏“百万元”级别的罚单。
本月11日,泰康人寿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相关费用列支不准确,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等,被警告并罚款427万元。另有13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104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泰康人寿收到了来自监管机构的12张罚单,其中有8张涉及“销售误导”“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虚假宣传”“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等销售违规行为,占比66.67%。
在保险行业深度转型的浪潮中,泰康人寿的分支机构撤销、合规漏洞频发等,反映出公司在传统业务模式下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不过危机下也蕴藏机遇。泰康人寿在“保险+医养”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彰显了其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战略眼光。尽管短期内业绩承压,但长远来看,只要泰康人寿能够有效解决产品结构失衡、合规管理等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医养领域的独特优势,有望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全文参考资料:新华社客户端、新浪财经、南都周刊、财联社、公开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