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真会致癌?用了10年老锅风险大,3招让你吃得安心

2025-08-01 18:30:04
18477

电饭煲真会让人得病?别慌,这事儿没那么吓人!最近网上疯传“电饭煲致癌”“肝癌风险暴增”,吓得不少人赶紧把用了多年的电饭煲塞进柜子,甚至有人直接扔了。真相到底咋回事?今天咱就来把这事掰扯清楚,用大白话告诉你,电饭煲本身没啥问题,关键看你咋用它。

世界卫生组织压根没说过“电饭煲致癌”。那些“赶紧扔电饭煲”的警告,全是网上没影儿的消息。谣言从哪儿来的?主要跟电饭煲的内胆有关。很多人没注意,电饭煲的内胆材料一直在变,从早年的铝锅到不粘涂层,再到现在的陶瓷釉、黑晶内胆。这些变化是为了让饭更好吃,也更安全。可要是用错了,问题就来了。

不粘锅涂层听过吧?学名叫聚四氟乙烯,简称特氟龙。这东西在正常煮饭时没啥事,但如果温度超过260℃,它可能会分解,释放出一种叫全氟辛酸(PFOA)的气体。这气体不简单,美国研究说它可能跟肝癌、肾癌有点关联,被列为“可能致癌物”。电饭煲一般不会到这么高的温度,但要是你干烧、或者内胆老化,温度就可能失控。

老式铝锅也有隐患。以前家家户户用那种银白色的铝制电饭锅,看起来结实,但煮粥、炖汤时,铝离子可能跑进食物里。研究说,长期吃进太多铝,可能对肝肾和神经有影响,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更得小心。虽然没证据说铝直接致癌,但这事儿不能不当回事。

你爱吃锅巴吗?那焦黄脆香的味道,确实馋人。可锅巴里可能有种叫丙烯酰胺的东西。欧洲食品安全局说,这玩意儿在高温下加热米饭、面食时容易产生,动物实验里它跟致癌沾边。吃一口锅巴没事,但天天吃、年年吃,风险就慢慢攒起来了。就像你偶尔喝杯奶茶没事,天天喝可就得悠着点了。

有人觉得买个贵的电饭煲就没事了,动不动几千块的“智能电饭煲”,听着高大上。可再贵的锅,用错了也白搭。2023年有研究说,哪怕是高端电饭煲,加热时间太长或者没及时断电,内胆温度也可能飙到300℃以上,照样释放有害物质。关键不是锅贵不贵,而是你咋使它。

很多人用电饭煲爱“超长待机”。比如,熬个骨头汤,恨不得炖一整夜。或者煮八宝粥,放进去就忘了。这习惯得改!电饭煲不是电炖锅,长时间加热容易让锅底温度忽高忽低,内胆涂层可能裂开,重金属跑进食物。实验发现,电饭煲煮豆子8小时后,重金属跑出来的量能高3倍。想喝汤?用陶瓷炖盅吧,安全又省心。

洗电饭煲也有讲究。不少人喜欢拿钢丝球使劲刷,觉得刷得越干净越好。这可不行!不粘涂层最怕刮,划伤了不仅容易坏,还可能让金属直接暴露,高温下跑进饭菜里。正确做法是用软布加点中性洗液,轻轻擦。内胆要是刮花了或者掉涂层了,赶紧换,别舍不得那点钱。

电饭煲这东西,本身就是个工具,用得好是帮手,用不好才出问题。你得学会“善待”它。比如,每半年检查下内胆,看看有没有划痕、变形。煮完饭赶紧断电,别让它空烧。煮粥、炖汤别超过两小时。清洗时轻拿轻放,别把内胆当铁板刷。这些小习惯,能让你的电饭煲更安全。

这谣言听多了,容易让人慌。其实,电饭煲没那么可怕,可也别不当回事。就像开车,你得系安全带、守规矩,才能开得稳。电饭煴也是一样,学会正确用它,你就能安心吃上每一碗饭。你说,这事儿简单不简单?可就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你和家人的健康。换个角度想,认真对待你的电饭煲,不也是在认真对待生活吗?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