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6日电(实习生徐文鑫;记者安俐)他是《小兵张嘎》的作者,13岁参军,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在战火中坚持自学写作,将写作视为对牺牲者的责任;凭借小说《平原烈火》轰动文坛后,他在郭沫若、茅盾等文坛巨擘前发言:“从战火中走来的文艺兵,要用笔继续为新中国战斗!”他曾担任主编的《莲池》杂志推出了不少文坛新秀,其中之一是莫言。他就是徐光耀。
徐光耀13岁那年,村里来了八路军,徐光耀与八路军战士王发启结下深厚情谊,三日后部队开拔时他含泪追随队伍,他说自己有一种灵魂被八路军“带走”的强烈感召。
反“扫荡”初期,徐光耀每天随队伍在日寇的铁丝网里钻来钻去,几乎是九死一生。他目睹了“麦田被坦克轧烂,村庄在火中崩塌,遍地女人哭孩子叫”的惨状。一次徐光耀执行任务,住在村民宋葆真家里。不料鬼子和伪军突然冲进来,拿着刺刀逼问村民们八路军的下落。乡亲们没有一个人出卖徐光耀。为了不让敌人怀疑,村民宋葆真故意当着鬼子的面喊他“老二”,让徐光耀躲过一劫。
部队离家越来越远,徐光耀和家里的通信中断了。直到1944年10月24日,徐光耀同时收到姐姐和父亲的来信。家书背后是一个全家参加抗战的故事:徐光耀参加八路军后,父亲支持八路军,家里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八路军经常在他家里落脚、隐蔽、开会,这时父亲和妹妹就给八路军做饭、缝补衣服、站岗放哨。父亲最爱听战士们坐在炕头上讲八路军在哪里又打了胜仗,也一直在打听儿子的行踪。姐姐不甘心做亡国奴,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后来又当自卫队的队长,带着队员破坏鬼子的公路、电线、通信等。在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全家人把自己、家庭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朴素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收到来信两天后,他给父亲和姐姐各回了一封信。信里既饱含了徐光耀作为儿子的孝道亲情,更有他作为一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近日,徐光耀之子徐丹将这封珍藏多年的家书捐给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字字真情流露,家书中流露而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在鼓舞着当下的我们——“您耐心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