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上海城隍庙的老饭店,百年老字号,门面一进就让人感觉不一般!这家店可是上海本帮菜的活招牌,100多年历史,味道正宗得能让人吃出老上海的魂儿。想知道上海人平时吃啥?来这儿准没错,赶紧跟我一起去尝尝这地道的上海味道!
这家老饭店最早开在旧校场路,1965年才搬到城隍庙附近。走进店里,装修虽然不算金光闪闪,但老上海的韵味扑面而来,木头桌子、老式吊灯,感觉像穿越回了民国时期。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可脸上都带着笑,招呼得特别热情。
菜单一拿上来,我心里咯噔一下,价格真不是盖的!一道精扣三丝98块,八宝鸭188块一只,圈子草头88块,虾籽大乌参更是夸张,一斤要580块!最后点了个糟钵斗,汤菜便宜点,总算让我松了口气。朋友拍着胸脯说,这些都是上海本帮菜的经典,错过可就亏大了!
菜上得快,摆盘也讲究,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先尝了最贵的虾籽大乌参,筷子下去,软糯的口感裹着浓浓的酱汁,一口咬下去,参味直冲脑门!那感觉就像吃了一碗炖得烂乎乎的牛筋,鲜得让人停不下来。服务员说,这道菜可是老上海人补身体的首选,难怪这么贵。
八宝鸭端上来,皮脆肉香,里面塞满了糯米和各种配料,吃一口满嘴都是幸福感。精扣三丝看着简单,就是火腿、笋丝和鸡丝炒一块儿,可味道层次分明,甜中带咸,吃着特别开胃。圈子草头清爽不腻,草头的清香配上圈子的软糯,简单却有嚼头。糟钵斗汤汁浓郁,带着点酒香,喝一口暖胃又暖心。
吃着这些菜,我忍不住想,上海本帮菜真不简单。甜味是它的招牌,不像川菜那么辣,也没粤菜那么清淡,甜得恰到好处,吃完让人觉得舒坦。听店里的大叔说,本帮菜讲究的是“浓油赤酱”,食材新鲜,火候到位,才能做出这种让人回味的味道。
不过,聊到这儿,有点让人唏嘘。现在上海的年轻人,跑去吃本帮菜的真不多。不是因为味道不好,而是外面的选择太多了!走在南京路、淮海路,火锅、烧烤、日料、韩餐,啥都有,个个装修得花里胡哨,年轻人一不小心就被“种草”了。相比之下,本帮菜馆子显得有点“老派”,价格还不便宜。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上海餐饮市场2024年增长了8%,外来菜系占了六成以上,本帮菜的市场份额却不到两成。年轻人更爱追新潮,网红餐厅、ins风咖啡馆,拍照好看,发朋友圈有面子。本帮菜虽然地道,可在年轻人眼里,少了点“网感”。
我问了店里一位老服务员,她叹了口气说,以前过年过节,上海人都会来本帮菜馆子聚餐,现在很多老顾客都搬到郊区,年轻人又不常来,生意全靠游客撑着。她还说,上海本帮菜的精髓在于传承,像八宝鸭、虾籽大乌参这样的菜,做法复杂,食材讲究,很多小馆子根本做不下来。
吃到一半,隔壁桌的大爷跟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小时候家里穷,能吃上本帮菜就是过年了。如今生活好了,可孙子辈却更爱吃汉堡披萨。他摇摇头,笑着说:“这菜是上海的根,年轻人不吃,怕是以后就忘了。”这话让我有点触动,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啥美食都有,可属于自己的味道,还是得珍惜。
再来说说这顿饭的账单,总共花了快1000块,确实有点肉疼。不过想想,这不仅是吃一顿饭,更是吃了一份上海的历史。百年老店,能坚持到现在,靠的就是这份真材实料。店里的墙上挂着老照片,记录了从清末到现在的点滴,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地方有故事。
你说,这上海本帮菜还能火多久?年轻人会不会慢慢回过头来,重新爱上这浓油赤酱的味道?下次你来上海,会不会也想去尝尝这百年老店的菜?这些问题,我觉得值得大家伙儿一块儿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