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张女士43岁,左上肺有个8×9毫米的肺结节,两年半前就发现了。她听医生的话,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直到2024年2月,结节都没啥变化。后来,她忙着生活,慢慢就把这事抛到脑后,甚至忘了复查。
2025年1月,张女士突然想起这茬,觉得自己拖了太久,赶紧去医院再查一次。这次,医院影像科的医生让她去胸外科瞧瞧,虽然也有医生说结节变化不大,可以继续观察。她心里有点慌,拿着CT片子和报告,跑去另一家医院问了胸外科的专家。
专家们一看,判断是微浸润,建议尽早手术。不过,他们也说,如果张女士心态好,能扛住压力,也可以再等等。张女士一想,自己拖了两年多,最近又特别焦虑,干脆下定决心做手术,免得夜长梦多。
手术定了,选哪家医院、哪个医生又让张女士犯了难。她又跑去别的医院咨询,那位医生建议就近选中山医院,说那儿技术过硬,术后复查也方便。张女士觉得有道理,果断选了中山医院。
年前第二天,张女士挂了胸外科主任的号,顺利开了住院证。当天病房人不多,出院的人多,入院手续办得特别顺。她拿了预住院告知书,还打印了检查单,打算年前把检查做完。
第二天一早,张女士赶到医院,抽血、心电图、心脏彩超、增强CT、胸片、肺功能检查,一项不落全做了。她想着,年前检查完,年后就能赶紧手术,不然过年一晃,可能又会动摇。
正月初八早上七点多,管床医生打电话来,让张女士当天办正式入院。她带上家属,交了2000元预交金,顺利住进胸外科。医生跟她和家属详细聊了手术方案,耐心解答了所有问题。
医生说,手术可以选单孔胸腔镜或者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胸腔镜技术够用,创口小,但达芬奇机器人更精细,成像更清晰。张女士一听,觉得身体比车子重要,保养车都花好几万,手术当然选好的。
不过,选达芬奇机器人得打四个孔,单孔胸腔镜只要一个孔,这让张女士有点纠结。她上网查了查,发现单孔胸腔镜的切口在腋下,术后乳房可能会痛好一阵子。权衡之下,她咬咬牙选了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当天早上,张女士早早到CT室做术前定位。医生提醒她消毒会凉,麻醉会刺痛,她咬牙忍住了。打药剂时,她感觉肺里像有粉末弥漫,咳得停不下来,医生耐心地等她缓过来。
定位时,医生说可能会痛,张女士紧紧抓着小枕头,做好心理准备。没想到,过程比想象中轻松,定位很快就完成了。她松了一口气,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里,床冷冰冰的,医护人员忙碌却有条不紊。麻醉师看她紧张,陪她聊天,聊着聊着就做了全身麻醉。张女士迷迷糊糊睡过去,手术过程啥也不知道,连主刀医生长啥样都没看见。
术后醒来,张女士感觉睡了好久,躺在复苏室的床上,伤口没啥痛感,连导尿管都不怎么难受。回到病房,她还是困得不行,半睡半醒。幸好用了止痛棒,手术这么大,她居然没觉得特别疼。
张女士的故事,也让不少人开始重视体检。毕竟,谁也不想因为疏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你说,是不是得把健康放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