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大青山深处,藏着一个“超级充电宝”。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在内蒙古群山之间,11年来默默为电网送去绿色电能。安全运行4000天,发电109.7亿度,相当于省下269万吨煤,减排二氧化碳近740万吨!
这地方可不简单。电站藏在大青山的地下厂房里,离呼和浩特市中心也就20公里。开车沿着柏油路往北,绿树掩映间,一个隧道口突然冒出来,上面写着“呼蓄电站地下厂房”。乍一看,还以为只是个普通隧道。钻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干净整洁,灯火通明,活像个现代化工厂。
电站的“心脏”是四台大机器,每台功率300兆瓦,能把水和电玩得转起来。山里有高低差,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发电,用不完的电再把水抽回去,循环利用,省水又省力。值班的廉晓威说,这地方冬暖夏凉,住着舒服,工作环境也好。厂房里还有电梯,办公区宽敞明亮,完全不像在山洞里。
内蒙古不缺电,煤炭多,风电太阳能也多,为啥还要费劲建这个电站?答案是它能“救急”。电网像个大管家,电多了少了都得有人调。风电太阳能不稳定,刮风下雨就断断续续。这时候,抽水蓄能电站就像个大电池,电多时存起来,电少时放出来,还能帮忙调频率、稳电压,甚至在电网“瘫痪”时快速重启,点亮整个系统。
电站的活儿可不轻松。8月底,两台机器迎来了十年一次的“大体检”。平时这些机器跑得欢,没人看守,但一到检修,车间就热闹起来,工人忙着检查零件,确保机器健健康康。廉晓威说,这种检修就像给车做保养,时间到了就得查一遍,绝不能马虎。
建这个电站,工程量大得吓人。开山挖隧道,修大坝,近千名工程师忙了好几年,攻克了9个技术难题,还拿了11项技术成果。比如,防渗层得抗住零下43度的严寒,这在全世界都是头一回搞定。还有高压钢岔管,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用790兆帕的材料,焊接技术也得跟上。这些成果不光让电站建成了,还给全国的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经验。
说起绿色,电站真是个宝。两座水库像绿宝石,镶在大青山里,周围溪水潺潺,灌木连绵。职工们还在旁边种了片“青年林”,李子和红果熟了,大家就去摘点,乐呵呵地吃。值班的张旭东在这儿待了6年,平时没事就爬爬山,摘点果子,生活简单又开心。他说,住在这儿,推开窗就是绿水青山,感觉日子都多了点诗意。
电站不只是发电,还帮了内蒙古电网大忙。蒙西电网覆盖大半个内蒙古,电要送出去,稳定最重要。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就像个幕后英雄,调峰填谷,稳住电网,还能配合风电光伏,把绿色电能用得更好。数据说,这电站每年能让新能源多发好几个亿的电,实打实帮了环保一把。
这地方还有个特别的点。它的水库不像普通水电站靠河水,而是用两个水库循环“搬”水。电多的时候把水抽到高处,电少的时候放下来发电。水用完了再抽回去,循环往复,特别节约。这样的设计,跟内蒙古的风电光伏配合得天衣无缝,新能源发电不浪费,电网也更稳。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故事,让人觉得既踏实又骄傲。它不光是个发电厂,更是绿色生活的守护者。未来,这样的电站会越来越多,内蒙古的绿色能源也会越走越远。你说,这样的技术,这样的美景,是不是让人有点想去现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