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银行中期分红超预期,微金模式成特色护城河,创新增长显韧性

2025-08-11 09:00:02
15910

8月8日,常熟银行率先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拉开了A股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序幕。

上半年常熟银行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不仅小微贷款业务展示强劲韧性,创新业务也多点开花,带动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持续“两位数”增长,资产质量继续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幅10.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幅13.51%。在如此高增速下,常熟银行的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在行业前列。截至年中,常熟银行不良率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高达489.53%。

这一稳定的业绩和资产质量再次验证了常熟银行微贷业务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为常熟银行创新业务多点开花和做好地方经济发展“赋能伙伴”角色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常熟银行不仅与客户实现共赢,也积极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的成果。今年常熟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高股息属性逐渐凸显。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2025年第一份中期分红方案。

常银微金模式”增厚护城河

下沉市场优势凸显

最新的中报再次验证了“常银微金模式”业务的韧性。

多年来常熟银行坚持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做小做散”、服务“三农两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截至2025年年中,常熟银行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余额1813.41 亿元,占总贷款之比为72.11%;贷款户数占总贷款户数的99.64%。

其中100万(含)以下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为39.15%,100万~1000万(含)贷款占比为32.96%。户均贷款44.08万元。普惠小微特色明显。

小微贷款难做已经是业内常识,不仅在于小微贷款成本高,也在于小微贷款风险难控制。然而,截至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不良率仅为0.76%,较年初还下降0.01个百分点。拉长周期来看,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长期低于1%。

业内人士表示,小微之难不在技术,而在于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后者本质是理念与文化,难以复制。这正是常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从2009年小额贷款中心成立至今,16年来经过多轮更新迭代,常熟银行已经形成了以“IPC技术+信贷工厂+移动平台(MCP)”为核心的“常银微金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流程解决了小微金融效益、规模、风险的“不可能三角”,从而实现了小微金融“高收益、低风险”的闭环。

拆解来看,常熟银行微贷业务如今演变为超级工厂模式运作,将非标准化的小微业务高效批量科学化运作,其核心在于以技术赋能传统风控,同时依托村镇银行下沉扩大规模优势。

2009年,常熟银行正式从德国引入IPC 技术,通过加强对贷款人的还款意愿、还贷能力和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把控,将小微业务的非标特征标准化;而信贷工厂模式,则是在IPC基础上,将贷款设计和信贷流程标准化,在这一模式下,贷款开户、申请、调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贷款流程都可以按照类似工厂流水线进行一系列批量操作,在营销环节便可以进行风险过滤。后端通过信贷工厂流水线的方式,以标准化流程使得贷款质量和效率得到兼顾。2012年常熟银行又上线了MCP移动贷款平台,大大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端前移,从而实现小微客户“融资产品、贷款周期、贷款利息和授信模式”的全方位量身定做。

当前,“常银微金模式”不仅成功复制到兴福村镇银行,而且实现了向同业进行系统化输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样本。

“常银微金模式”的成功,形象诠释了小微赛道是以服务为中心而非产品,壁垒在于体系而非定价。因为对于户均更小的客户,只有凭借本土优势获取非标准化数据,才能以较低成本完成下沉渗透、挖掘增量市场。

除了技术体系搭建,常熟银行小微业务的蓬勃发展背后也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协同发展。

如常熟银行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层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董事长、行长等核心高管均从基层成长,深耕三农领域与小微金融多年,坚持“支农支小”初心,坚持“创新、稳健、合规”的治理文化,确保战略一致性和延续性。

此外,常熟银行作为农商行,其聚焦的农村市场具有较大的普惠金融增长潜力。最新中报数据显示,常熟银行在常熟市有109个服务网点,在江苏有7家分行和7家直属支行,同时在全国还有31家兴福村镇银行编织起覆盖六省、百县、千镇、万村的普惠金融服务网。这些都为常熟银行做大规模和做小做散提供了助力。

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还自主研发并高效完成了丹徒、宿城、宝应、江宁村改支及宜昌村银“四合一”等数据迁移项目的投产工作,标志着常熟银行在并购村镇银行的系统整合与数据纳管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后续并购整合提供了标准化、体系化的技术支撑。中报显示,江苏省外地区(村镇银行)在常熟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16.64%。

常熟银行上半年还进一步深耕农村市场,与常熟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海棠予你 燕进万家”专项行动,聚焦存量客户,每季度全量走访,结合营销中台商机管理,分层分类、主动触达,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从而使得2025年上半年流失贷款金额同比减少24%。

而常熟市土地上的诸多小微企业也为常熟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提供了沃土。江苏民营经济发达,近年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过半且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3月,常熟市民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达95.6%,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占比达89.2%。

创新业务多点破局

科创、国际业务、新媒体等新赛道持续发力

坚固的护城河和良好的资产质量,为常熟银行积极尝试新型业务提供了底气。上半年,常熟银行在科创、新媒体、国际业务等行业的业务推进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常熟银行打破过去多年依赖利息收入的固有模式,金融投资业务大幅增长,带领常熟银行的总资产跨越4000亿元台阶。

江苏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2024年GDP总量超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领先全国平均增速。常熟市作为江苏省内的经济重镇,2024年GDP突破3000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位。产业结构上看,常熟市已经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并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二、三产业合计占比不断提高,超过95%。

近年来,常熟银行紧扣地方产业特点,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为新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助力。

据《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数据统计,2024年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达到了330亿元,共有983家高新技术公司,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三。

为了助力科技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常熟银行基于自身小微金融的经营优势,确立“π动力·常银微创投”科技金融战略,专注于服务初早期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重点以首贷行的角色服务“首创首投”客群。

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规模小、普遍缺乏足值抵质押物的融资痛点,常熟银行先后推出苏科贷、惠科贷、专精特新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满足科创企业建立初期的金融需求。同时,重点调降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利率定价,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强化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资金等举措,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常熟银行曾通过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四优”服务,对苏州某半导体有限公司实现过从调查到放款用时不到一周的超快贷款。

截至2025年年中,常熟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300户,科技类组合融资落地规模145亿元,同比增长34%。

汽车零部件以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常熟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规上产值就突破千亿规模。近年来,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速集群发展的同时,常熟市还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为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开放型经济战略大局,常熟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以金融“活水”润泽外贸企业,为企业“扬帆出海”保驾护航。如常熟银行研发并推出“常银跨海搜”,深层次服务客户的核心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帮助外贸企业发现潜在客户群体,构建覆盖230个经济体的数据图谱,实时捕捉全球贸易脉动,创设全球贸易商智能搜索矩阵,实现重点产业精准获客。同时,打造“常银智汇+”品牌,通过线下沙龙、视频号、直播、活动、客户回馈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常熟银行外币贷款客户数同比增17%,外汇活跃客户数同比增21%。

在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常熟银行也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搭建新媒体生态,通过打造企业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媒体运营矩阵、打造员工个人IP,全账号全渠道粉丝数超过300万人。其一方面通过“金融知识科普”“信贷政策解读”等专业内容与客户建立品牌信任感,另一方面以“本地商户探店”“农产品溯源”等生活化场景增强用户黏性。此外,常熟银行在内容形式上也不断突破传统金融机构的严肃形象。例如,其与常熟市委组织部合作的“海棠铺子”助农直播,邀请镇长化身“带货主播”,将农产品销售与地方文化传播结合。链接客户的直播与短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常熟农商银行,也让常熟银行离客户又近了一些。

众所周知,服装批发业务也是常熟市的重点产业之一。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常熟市作为全国知名的直播电商聚集地,其服装产业已与直播电商深度融合。数据显示,目前常熟市已有2.3万个服装类主播账号,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但不同于传统行业,直播电商行业具有“轻资产、高周转、快发展”的特点,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针对直播电商行业的融资痛点,常熟银行创新推出了“直播电商贷”专属金融产品,精准定位客群,根据直播电商行业的经营模式,将客户分为备货、流水、回款等不同类别,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灵活便捷的办理方式,如支持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办理,极大提升了客户申请贷款的便利性。同时还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最低门槛要求从业者从事直播电商行业1年以上,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最长期限5年,且无需抵押,放款速度快。

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银行已累计为3500多个直播电商客户提供超4亿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众多中小微电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

除了信贷业务之外,常熟银行的金融投资也获得抢眼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常熟银行总资产达4012.27亿元,较年初增幅9.45%。此时距离常熟银行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的2023年中报,仅过去2年时间。而对常熟银行总资产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其金融投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4.22 亿元,同比增幅57.26%。高增长得益于常熟银行今年上半年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开展自营理财、代理黄金保险等中间业务,同时持续开展手续费支出管理工作,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较好的增长。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2亿元,增幅637.7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7亿元,增幅41.91%。此外,公司围绕市场走势择时开展债券等交易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2.01亿元,增幅30.94%。

做地方经济发展的“赋能伙伴”

实现协同发展

常熟银行的发展远不止于财务指标的提升,更在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协同——从信贷支持到提供非金融服务、政银联合招商、搭建特色生态平台,常熟银行正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升级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伙伴”与“价值共创者”,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和自身协同发展。

协同,首先体现在融资支持上。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常熟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和租赁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分别占总贷款的16.08%、6.51%、4.90%,这三个行业合计占到了常熟银行贷款的28%。这与江苏以及常熟市的经济结构十分契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常熟银行这三类贷款的不良率在上半年都出现了下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404.44亿元,不良率从去年年底的0.88%降低至0.81%;建筑和租赁服务业不良率从去年底的0.43%降低至0.38%;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从1.13%下滑至0.9%。

上述数据再次体现了常熟银行打破常规,解决了规模、增长和风险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这是因为,常熟银行对于企业的服务远远不止贷款融资那么简单。而是深入当地,深入企业,与客户共同进退,这正是常熟银行立足下沉市场的根本原因。

如对科创企业而言,常熟银行除了为其提供贷款外,还为其提供股权融资顾问、招商引资顾问、产业链拓展、法务及财务咨询等非金融服务,目前已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000户,其中超300户已获得创投机构的股权投资。同时常熟银行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联动,开展政银联合招商,累计向地方政府推荐招商引资项目超过100个,已落地招商项目超10个,被常熟市政府命名为“科创企业政银联合招商基地”。甚至常熟银行还计划在苏州高新区设立苏州科技支行,重点发展科技金融业务。

国际业务方面,常熟银行成立海外投资中心,围绕企业对外投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跟进企业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化综合服务,助力优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对外投资与招商引资双向互动。截至上半年,常熟银行海外投资中心已累计服务73家企业客户,解答业务咨询共计180多次,撰写30多期投资周报,服务“引进来”企业共28家。

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高股息属性凸显

常熟银行不仅与客户实现共赢,也积极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伴随中报的披露,常熟银行还发布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告》,这是A股银行业2025年第一份中期分红方案,也是常熟银行首次中期分红。

根据公告,常熟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97亿元,占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25.27%。这一比例较2023年和2024年的20.88%和19.77%出现了大幅提升。

从派发绝对金额来看,也有望出现大幅提升。往年公告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常熟银行每年现金红利为0.25元(含税)。

常熟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利润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了股东投资回报、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及本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常熟银行有分红的能力,也从来不缺乏分红的意愿。提升分红永远是常熟银行的追求。”常熟银行董秘唐志锋在投资者交流上表示。

分红率的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常熟银行的高股息属性。

长江证券分析师马祥云分析称,预计常熟银行2025年度合计每股分红将有所提升,假设提升至0.28元/0.30元,则对应股息率分别达到3.8%/4.0%,基于盈利预测,年度分红比例对应提升至22%/24%(不考虑可转债潜在摊薄影响)。

此次新增中期分红的举措也响应了监管关于鼓励上市公司提升现金分红水平、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的政策导向,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助于提振投资者长期持股信心。

展望未来,凭借独特的模式优势、持续的业务创新及与区域共生的深度绑定,常熟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其韧性与潜力值得期待,其“与小微企业共成长”“与投资者共分享”的故事也将继续续写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