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崂山区亮相!这栋大楼不简单,靠太阳发电、用旧电池存电,还能让新能源汽车给大楼“反向充电”,彻底告别传统电费,100%用上绿色能源。这可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咱中国人在绿色建筑上又迈出一大步!
这栋大楼是特来电新能源公司的大本营,坐落在青岛市崂山区,占地4.3万平方米,高117米,总共23层。每天用电量大概6000度,够一个大企业忙活一天的。怎么让这么大的楼实现零碳?答案就在大楼的“外衣”上。东、西、南三面墙装上了光伏玻璃幕墙,简单说,就是能把阳光变成电的特殊玻璃。每天这面墙能发1500度电,占大楼用电量的25%。这相当于每年少排500吨二氧化碳,种了2.7万棵树的环保效果!
大楼的秘密武器还不止这些。底下的停车场里藏着14块退役的汽车电池,这些电池以前在电动车里跑,现在“退休”后被用来存电。白天,光伏墙发的电有多余就存起来;晚上或者阴天,存的电再拿出来用。每天这些电池充一次、放一次,能存1500度电,专门应对用电高峰期,省下不少电费。
更牛的是,这栋大楼还能让新能源汽车“反向充电”。啥意思?就是电动车不仅能充电,还能把电“还”给大楼!地下停车场有个全自动立体泊车系统,300辆电动车每天每辆拿出10度电,就能解决大楼将近一半的用电量。车主还能赚点小钱,每度电有1.2元的差价收益。这套系统不仅停车方便,还能让车主和大楼双赢,够聪明吧?
特来电这套技术可不是随便弄出来的。他们公司本来就擅长搞新能源汽车充电网,拿了336项技术专利,全球领先。他们的充电系统能让电池寿命延长30%,安全性提高100倍。这次把技术用在楼上,愣是把光伏、储能和反向充电玩出了新花样。整个大楼就像一个会自己发电、存电、调电的“能源小宇宙”。
数字化技术也给这栋大楼加了不少分。楼里装了2.4万个小传感器,灯光、空调、电梯全靠它们自动控制。员工刷脸进门,灯和空调就自动打开;人走了,设备就自动关上,省电又方便。特来电的董事长于德翔说,靠这些智能系统,建楼成本降了20%到30%,运营效率高了30%,用电成本也省了30%。这账算下来,省的可不是小数目!
这栋大楼还有个大亮点,就是停车场的设计。传统的停车场占地大、建得贵,特来电却用上了全自动立体泊车系统。不仅停车效率高,能存的车辆是普通车库的4倍,还省下了5000万的建设费用。关键是,这个系统还能跟反向充电技术无缝配合,车停进去就能给大楼供电,效率高到让人拍手叫好。
说到环保,这栋大楼每年能省下2500吨碳排放,相当于少烧了上千吨煤。光伏玻璃幕墙发的电直接是直流电,不用转来转去,减少了能量浪费。退役电池的再利用也解决了动力电池回收的难题,避免了乱扔电池污染环境。这套模式不仅环保,还能推广到其他地方,未来可能有更多这样的零碳大楼冒出来。
这栋大楼的意义不只是省电省钱。它展示了中国在绿色技术上的硬实力。以前,零碳建筑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现在青岛这栋楼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能行!从光伏发电到电池储能,再到新能源汽车反向充电,每一个环节都透着创新。这样的技术突破,让人觉得未来生活会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省心。
当然,建这样的楼成本不低,技术要求也高。不是每个地方都能马上复制。但特来电已经开了个好头,证明了零碳建筑不是梦。未来如果更多企业加入,成本降下来,技术再升级,咱老百姓没准也能住上这样的绿色大楼。想想看,住着不花电费的房子,开着能赚钱的电动车,生活得多舒坦!
这栋大楼的故事,讲的其实是中国人干实事的态度。光伏、储能、反向充电,这些技术听着高大上,但背后是无数工程师没日没夜的钻研。特来电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环保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真刀真枪干出来。他们不仅给自己建了个绿色总部,也给全世界竖了个榜样。
青岛这栋超阶零碳大楼,就像一面旗帜,告诉大家绿色生活离我们不远。你觉得这样的技术能不能推广到更多地方?会不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环保、更省钱?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