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夏天一到,很多人一感觉头晕、恶心、没劲儿,就赶紧抓起藿香正气水,咕咚咕咚喝下去,以为这小瓶药水能立马解决问题。毕竟,这玩意儿在家里常备,感觉跟“万能药”似的。可你知道吗?用错了不仅没效果,还可能让身体更难受!
藿香正气水是个老牌中药,历史可不短。早在宋朝,它就出现在官方药典里,名叫“藿香正气散”。那时候,它被用来治头痛、发热、拉肚子、肚子痛,甚至还能帮女人产后调理身体。现在的藿香正气水是改良版,核心本事是解暑、去湿气、调理肠胃。简单说,它专治夏天那种又冷又湿的感觉,比如吹空调吹过头,吃冰饮吃太多,肚子咕咕叫,拉肚子,头昏脑涨的情况。
这药听着挺厉害,但它不是“包治百病”。夏天很多人觉得自己中暑了,马上喝藿香正气水,以为能清热解暑。可问题来了,中暑分两种,一种是“湿热”,一种是“寒湿”。湿热是晒太阳晒太久,热得满头大汗,脸红心跳,体温飙到38℃以上。寒湿则是吹空调、吃冰饮太多,身体凉得不行,肚子胀、恶心、拉肚子。这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藿香正气水只适合寒湿,治湿热反而会火上浇油,让你更热、更渴,甚至心慌。
想用好这药,先得搞清楚自己是啥情况。如果你在太阳底下干活,热得头晕眼花,皮肤烫得像火烧,那就不是喝藿香正气水的时候。赶紧找个阴凉地儿,喝点凉水,扇扇风,严重的话得马上去医院。这种中暑叫“热射病”,拖久了可能很危险,体温高到40℃,人甚至会昏过去。数据说,热射病如果不及时降温,死亡率能高达50%以上!
藿香正气水的成分也有讲究。它的药性偏温,里头全是温热的中药,比如藿香、苍术、厚朴。这些药能散寒、去湿气、调肠胃,但对热性病就不合适了。更别提水剂里还有40%-50%的酒精,喝下去等于喝了半瓶酒!这酒精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你在吃头孢、降糖药这类药,再喝藿香正气水,可能会出大事。酒精和这些药混在一起,会让身体积毒,脸红、头痛、心跳快,严重时甚至会休克。医生提醒,吃了这些药,一周内都别碰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小孩、孕妇、老人也得悠着点。酒精对小孩大脑和肝不好,孕妇喝了可能影响胎儿,老人代谢慢,喝多了容易伤身体。数据表明,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可能引发过敏,甚至增加儿童成瘾风险。所以,买药时得看清说明书。市面上还有不含酒精的口服液、胶囊、片剂,效果慢点,但更安全。尤其是孕妇和小孩,最好选这些,或者直接问医生。
除了用药,夏天防暑还有很多门道。别老待在空调房里,也别一出汗就冲冷水澡。温差太大,心血管受不了,容易出问题。比如,外面40℃,空调开到20℃,一进一出,身体就像坐过山车,心脏负荷加重。医生建议,室内外温差别超8℃。出汗多的时候,喝点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少量多次,别等渴得不行才灌水。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缺得厉害了!
中暑的早期信号也得会认。刚开始可能只是口渴、没劲儿、头晕、恶心,体温还没太高。这时候赶紧休息,喝点水,找个凉快地方,通常能缓过来。如果不管它,体温可能蹿到38℃以上,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或者反过来脸色发白,手脚冰凉,心跳快得像擂鼓。到了这步,赶紧降温!用湿毛巾擦身体,扇风,往脖子、腋下放冰袋,争取一小时内把体温降到39℃以下。数据说,及时降温能让中暑患者恢复率提高到90%以上。
藿香正气水还有些“隐藏功能”。比如,晕车晕船时喝一点,能缓解恶心。吃坏肚子、食欲不好,也可以试试,效果不错。甚至有人发现,它对水土不服有点帮助,出门旅游带一瓶,偶尔能派上用场。但别当“神药”使,喝太多或喝太久,症状没好转就得去医院。医生说,连续三天没效果,说明可能不是寒湿问题,得查清楚。
说到防暑,生活习惯比吃药更重要。夏天别老吃冰的,伤脾胃。饮食清淡点,别老吃油腻辣的,肠胃负担重,湿气更容易堆在身上。运动也得挑时间,早晚凉快时散散步、慢跑,别大中午顶着太阳跑马拉松。户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36℃以上的高温天,中午12点到下午4点尽量别干重活。数据说,高温作业人群中暑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
中国人在夏天防暑很有智慧。绿豆汤、西瓜汁、淡盐水,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绿豆汤清热解毒,西瓜汁补水又解渴,淡盐水能补电解质。这些比乱喝药管用多了。国家卫健委每年夏天都会发防暑指南,提醒大家多喝水、少贪凉,穿宽松透气的衣服。这些小习惯,简单但实用,能让身体少受罪。
这药虽好,也得用对地方。藿香正气水是寒湿的克星,但对付湿热就不灵了。夏天中暑,第一时间得判断清楚,是晒太久热的,还是吃凉的吃坏了肚子。搞错了,药没效果不说,还可能耽误大事。医院急诊数据说,每年夏天因用错药延误治疗的病例占中暑患者的10%左右。别小看这10%,有时候就是生死差别。
生活里,很多人把藿香正气水当“冰咖”喝,加冰块觉得爽口。可医生说了,这么喝伤脾胃,湿气更重,等于给自己找病。想清凉,喝点常温的绿豆汤,或者吃块西瓜,比啥都强。毕竟,身体舒坦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