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位大爷在家量血压,高得吓人,却死活不肯吃降压药。旁边另一位大爷直接开劝:“降压药可别吃!吃了血管会变松垮,时间长了准出事!”这话一出,周围人议论纷纷,很多人点头,觉得降压药就是“慢性毒药”。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先说个真实的事。58岁的刘叔,高血压好几年了,三年前开始吃降压药。上周他早起跑步,刚跑一圈就倒下了。送到医院,医生说是脑出血,没能抢救回来。家属一听,立马觉得是降压药惹的祸,吃了三年还出事,药肯定有问题。可真相是什么?
刘叔的悲剧,其实跟吃错药有关。他最早在诊所查出高血压,医生给他用了硝苯地平片,血压降得很快。后来医生开了长效的氨氯地平片,让他每天吃一次。可刘叔觉得硝苯地平便宜,效果也不错,就自己去药店买了这个药,一直吃到现在。问题出在哪?硝苯地平是短效药,一天得吃三次才能稳住血压。刘叔每天只吃一片,血压像过山车,忽高忽低,血管早就被折腾得不行。
医生说,血压不稳对血管的伤害比高血压本身还大。刘叔还有个毛病,觉得自己没头晕头痛,就不去量血压。结果,长期高压加上早上跑步,血管终于扛不住,破裂了。脑出血的根源,是没控制好的高血压,不是降压药。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72岁的孙叔,高血压吃了六年药。前段时间,他开始没力气,吃不下饭,后来全身肿得厉害,连尿都没了。医院一查,尿毒症。儿子急了,质问医生:“是不是降压药把肾吃坏了?”这想法不少人都有,觉得吃药时间长,肾肯定受不了。
其实,降压药伤肾的说法站不住脚。医生解释,合格的降压药上市前都经过严格检测,不可能有明显毒性。有些药,比如沙坦类,还能保护肾脏,降低蛋白尿,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糖尿病肾病。孙叔的问题,出在没好好吃药。他经常忘吃,或者觉得血压不高就停药,夏天直接把药扔一边。血压像波浪,忽上忽下,心脏、脑、肾全受累。时间长了,肾脏被高血压“压垮”,才成了尿毒症。
孙叔还有个错,没当回事身体的警报。乏力、水肿这些信号早就出现,他却拖到没尿了才去医院。医生说,高血压伤肾是个慢过程,吃吃停停的服药习惯让伤害翻倍。归根结底,尿毒症是高血压没管好,不是药的问题。
降压药真有那么大风险吗?医生说,药确实可能有点小副作用,比如头晕、咳嗽,但大多很轻,绝大多数人能适应。跟高血压不治的危害比,这些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数据显示,高血压不控制,脑出血风险高3倍,心梗风险高2倍,肾衰竭风险也翻倍。吃药的目的是让血压稳住,保护心脑肾,利绝对大于弊。
怎么吃药才靠谱?首先,得选对药。降压药种类多,有长效的氨氯地平、沙坦类,也有短效的硝苯地平。每种药适合的人群不同,得听医生的,根据病情选。长效药一天一次,效果稳,依从性好。千万别听别人说哪种药好就随便换,药不对症,效果差还伤身。
吃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像孙叔,觉得夏天血压不高就停药,结果血压一波动,血管和器官全遭殃。医生强调,降压药得天天吃,哪怕感觉没事,也不能停。调整剂量或换药,也得医生说了算。
光吃药还不够,生活习惯得跟上。高盐饮食、熬夜、抽烟喝酒,都是血压的“敌人”。医生建议,吃清淡点,少放盐,每天运动半小时,散步、打太极都行。保持好心情,别动不动就生气,血压自然更稳定。数据显示,低盐饮食能让收缩压降低5-10毫米汞柱,运动还能再降5毫米汞柱,效果不比药差。
量血压是关键。很多人像刘叔,觉得没症状就不量,结果血压高了都不知道。医生建议,刚开始吃药或换药时,每天早晚量一次,记录下来。血压稳了,每周量两三次,记清时间和数值,复诊时给医生看。如果头晕、胸闷,赶紧量,可能是血压在“捣乱”。
降压药的误会,归根结底是信息不对称。有人听信传言,觉得药是毒,宁愿硬扛高血压,最后把自己害了。有人吃药不当回事,随意停药换药,血压没稳住,器官却先坏了。医生说,高血压是慢性病,管好它就像管家里的水电,得用心,不能偷懒。
这件事让人挺感慨。健康的事,不能光听传言,也不能全靠感觉。科学管血压,才能少走弯路。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故事?管好高血压的秘诀,你觉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