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博窗控IPO折戟:穿透式审查下“带病上市”幻梦破灭

2025-05-14 09:34:26
15928
好博窗控的上市之旅始于2023年6月27日,彼时公司向主板递交了IPO申请,满怀憧憬地踏入资本市场的大门。2024年3月,公司完成了第一轮问询回复并挂网,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

在资本市场严格监管与注册制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又一家企业的上市之路戛然而止。日前,深交所发布公告,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好博窗控”)IPO终止,其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这家曾以“门窗五金隐形冠军”自居的广东企业,在历经近2年、共四次审核中止后,最终无奈撤回上市申请,其背后折射出的注册制下穿透式审查的威慑力,以及企业自身经营与财务问题的重重隐患,值得市场深入剖析。

好博窗控的上市之旅始于2023年6月27日,彼时公司向主板递交了IPO申请,满怀憧憬地踏入资本市场的大门。2024年3月,公司完成了第一轮问询回复并挂网,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然而,到了2025年1月,第二轮问询回复挂网后,局势开始发生变化。2025年3月31日,因财报到期,公司IPO审核中止,这无疑给其上市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在2025年5月10日,好博窗控选择撤回IPO申请,这场近2年的上市长跑以失败告终。

好博窗控所处的家装门窗五金行业,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紧密相连。房地产市场的起伏波动,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深刻地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态势。从好博窗控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在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6月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68亿元、8.00亿元、10.42亿元和4.4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14.41万元、8581.49万元、18760.61万元和7308.54万元。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好博窗控的业绩却呈现出逆市飘红的态势,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经计算,公司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4%、30.2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68%、118.62%。

然而,这种看似亮眼的业绩增长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好博窗控通过向经销商压货的方式来实现业绩的逆势增长,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让公司的财务数据看起来颇为光鲜,但却如同饮鸩止渴,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从原本的98天大幅拉长至146天,这意味着公司的库存积压问题日益严重。随着2024年上半年住宅竣工面积的下降,渠道库存积压问题彻底爆发。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46%,净利润下滑7.4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是缩水37.2%。曾经被公司寄予厚望、引以为傲的“智能门窗系统”,其营收占比却不足3%,这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高端产品市场开拓方面的困境。业绩的周期性变脸,最终成为了压垮好博窗控IPO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注册制从“形式审查”向“实质价值判断”演进的过程中,好博窗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穿透式审查。交易所对保荐机构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对全部15家特许经销商进行现场走访,仔细核验近三年库存明细与物流单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通过税务大数据比对经销商纳税申报收入与公司披露数据的匹配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细节。

从财务数据来看,好博窗控的渠道结构存在重大经营风险。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特许经销商收入占比从58.3%攀升至66.29%,前五大客户贡献度长期维持在44%至47%的区间。这种高度集中的渠道结构,使得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极易受到少数经销商的影响。一些经销商的表现更是令人怀疑,它们貌似空壳公司或影子公司,背后或许暗藏着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猫腻。

以云南经销商昆明博恬为例,在报告期内,该公司突然注销,但却未做任何解释。这种异常的行为,不禁让人对其与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产生诸多猜测。湖北博锦作为公司的第四大客户,累计贡献超6000万元收入,然而其成立五年间社保缴纳人数始终为零。工商信息显示,该企业实缴资本仅50万元,且关联方多为空壳公司。这样的经销商,如何能为公司带来如此高额的收入,其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都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此类异常经销商的存在,给公司年复合增长率24.89%的业绩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监管机构通过穿透式审查,还发现了更多令人震惊的问题。2022年,公司向河南某经销商销售单价较行业均价高出17.6%,而该客户次年即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资金流水追踪显示,其采购款中有32%流向实控人亲属控制的壳公司。这一系列证据表明,好博窗控在经销商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甚至可能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违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绝非“免责制”,监管机构的穿透式审查就是为了防止IPO公司“带病上市”。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更加注重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财务数据上。获得资本市场入场券的IPO公司,唯有练好内功,提高招股书信息披露的质量,才能经得起资本市场聚光灯的照射。如果妄图通过“财务洗澡”等手段浑水摸鱼,最终的后果一定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好博窗控的IPO折戟,无疑为其他拟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诚信和规范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挑战监管底线、掩盖自身问题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