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上午十点,90岁大姨家里来了个小哥,手里拎着两条黑头鱼和一袋冻菜,说要给大姨做凉粉。这可不是简单活儿,忙活一上午,厨房里热热闹闹,邻里还来分凉粉,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大姨身体硬朗,生活基本自理,我这个住家保姆平时就帮她打扫、做饭,今天这事儿却让我开了眼。
我早上按惯例打扫卫生,把小年剩下的十几棵小油菜择好洗净泡上,又泡好茶喊大姨起来喝。刚坐下,小哥就推门进来了,风风火火放下鱼,说是给年夜饭准备的鲈鱼,昨天他海钓来的,黑头鱼先存冰柜。我问他晚上要不要解冻,他摆摆手说不用,年夜饭吃鲈鱼就够了。
小哥放下鱼,拎出那袋冻菜,说要做凉粉。我一听愣了,做凉粉?这可是个稀罕活儿。他让我烧一高压锅山泉水,自己开始洗冻菜,一遍又一遍,洗到第六遍我忍不住问:“啥时候算洗干净?”他笑笑说:“水清了就行!”我看他那认真劲儿,觉得这凉粉肯定不简单。
厨房忙活得热火朝天,我溜去餐厅喝口茶,大姨已经喝了半杯。这时大姨的大哥推门进来,陪她聊起天。我喝了两杯茶,忍不住又跑回厨房,想看看冻菜咋变成凉粉。去年小哥做过一次,我没细看,觉得挺麻烦。小哥却说:“简单,一学就会!”我半信半疑,盯着他操作。
冻菜已经下高压锅了,小哥也去喝茶了。我开始准备午饭,熥上馒头,切好韭菜。这时高压锅开始冒气,小哥喊我改中火。我设了个十分钟闹钟,他却说:“十分钟哪够?得半小时!”我心想,这凉粉还真讲究。幸亏我在厨房,背对炉灶切菜,身后突然“嘶”一声,回头一看,限压阀歪了,汁水往外窜!我赶紧关火,小哥跑进来,淡定地说:“别慌,关了火就行。”
汁水流得满炉灶都是,橱柜上、炉灶下全是。小哥让我找抹布,赶紧擦,不然凉了就不好弄。我洗抹布,他擦炉灶,忙得满头汗。好不容易擦干净,小哥往锅里倒了点米醋,不盖盖子继续煮。半小时后,他关火,把煮好的冻菜过滤到盆里,第一盆凉粉就成了!过滤得俩人配合,大哥正好回来,搭了把手。
第一盆凉粉刚弄好,午饭也准备好了。一人一碗白菜炖粉条,里面加了煎豆腐和墨鱼丸,还有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火腿。简单归简单,吃得却香。剩了半块馒头和几片火腿,我和大姨留着当晚饭。小哥吃完饭,又开始煮第二锅冻菜。这回我没注意他加没加米醋,打算明天问问。
第二锅煮好,过滤出又一盆凉粉。小哥临走前说:“有人来拿凉粉,给他们第二盆。”我心想,谁会来拿?话音刚落,大姨的大姐二姐就来了!第二盆还没凝固,大姐直接端到卧室窗外的架子上,说外面冷,冻得快。她们急着回家准备除夕的事儿,哪有空等。
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室外冷得手都僵了。果然,不到半小时,凉粉就凝固了。大姐二姐麻利地分成几份,装进袋子,高高兴兴带回家。我看着她们的背影,觉得这年味儿真浓,邻里间分享点吃的,暖得像一家人。
送走大姐二姐,我下楼丢垃圾,顺便去早市买了点沙糖桔和耙耙柑,准备招待大姨的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家人。明天就是除夕,大姨家肯定更热闹。这凉粉一出,感觉年味儿更足了,邻里间你来我往,热乎得像过年时走亲戚。
做凉粉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挺费工夫。从洗菜到煮过滤,每一步都得细心。小哥忙活一上午,不光给自己家做,还想着分给邻里,这份心意让人感动。大姨90岁了,身体硬朗,家里却没一点冷清劲儿,邻里串门、分享吃的,年味儿全在这些小事里。
凉粉做好分出去,邻里间的关系也更近了。过年不就是这样吗?吃点好的,聊点家常,分享点心意,日子就热乎起来了。数据上说,中国过年期间,80%的家庭都会准备地方特色小吃,像凉粉、饺子、年糕这些,承载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过年家家户户做吃的,做好了总要分给左邻右舍。谁家包了饺子,谁家炸了丸子,端一碗送过去,聊两句,笑声就传遍整条街。现在城里生活节奏快,这种分享的习惯少了,但大姨家这场景,让我又找回了那份熟悉的温暖。
大姨家这顿凉粉,成了小年最热闹的事儿。邻里间你分我送,热乎得像过年提前到了。你说,这凉粉好不好吃?其实味道咋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分享的心意。你家过年有啥拿手好菜?是不是也和邻居分一分,热乎一下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