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公司最近干了件大事:在苏州花桥综合能源站,他们的大屏幕上,充电量、进站车辆等数据像流水一样实时刷新。这不是摆设,而是帮经理管叶红做决策的“神器”,从运营到客户分析,啥都能管。这就是江苏销售往新能源转型的真实写照,简单说,就是用智慧大脑让充电站更聪明、更高效。
江苏可是个好地方,地处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经济发展快,汽车产业更是全国顶尖。今年上半年,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9.5万辆和70.3万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这么大的市场,机会多,竞争也猛。江苏销售看准了新能源这块大蛋糕,年初就果断出手,成立了新能源运营中心,专门管充电站的建设、定价、客户服务和安全监管,还要打通跨省业务,干得热火朝天。
以前,江苏销售在新能源这块虽然有点动作,但就像散兵游勇,缺个总指挥。市场开发慢,客户服务跟不上,效率低得让人头疼。新能源运营中心主任邵从海直言:“过去我们缺系统整合,干啥都费劲。”于是,公司下定决心,从投运进度、员工培训到客户开发,画了张详细的“施工图”。他们不搞花架子,每一步都踏实推进,硬是把改革的好处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就拿充电站验收来说,江苏销售开发了个线上审批程序,安全、投资、业务三条线的人组成验收小组,照着36项标准一项项查。每个充电站还量身定制运营方案,哪个地区、哪种类型站都不一样。他们深入分析数据,调研市场,确保每个站都能发挥最大作用。这种“一站一策”的做法,硬是让充电站从“建起来”变成了“用得好”。
苏州是江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老大”,市场占有率高达51%。但之前,苏州分公司被充电桩标准不统一、跨区域协调慢等问题拖后腿,业务增长总差点火候。现在,新能源运营中心上场,区域主管根据客户特点精准“画像”,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案。比如,给私家车主推会员优惠,给物流公司提供定制服务。结果呢?前7个月,苏州分公司售电量超1271万千瓦时,客户服务零投诉,服务和效益双双起飞。
江苏销售还搞了个“上中下三级联动、日周月三级管控”的机制,名字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每天盯进度、每周抓重点、每月看结果。他们围绕城市配送、公务用车、营运车辆、私家车和机构这五类客户,推出差异化服务。比如,有的客户喜欢快充,有的看重价格,他们就针对性设计会员权益,增加客户粘性。1到7月,公司投运充电枪超1600把,充电量破6200万千瓦时,每天进站充电的客户达到1.78万人次。这数据,够硬核吧?
专家罗艳托说得好,江苏销售这波操作,实现了从开发到运营的全链条“智慧化”。他们不光建充电站,还在打造一个智能生态。啥叫智能生态?就是用数据驱动决策,用服务留住客户。过去,能源企业转型总想着多建几个充电桩就行,但江苏销售不这么干。他们明白,硬件好建,服务难做。光有充电桩没用,得让客户觉得方便、划算,才会常来。
这波改革,江苏销售就像给新能源业务装了个“智慧大脑”。以前,充电站运营靠人工,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大屏幕上的数据一目了然,哪个站忙、哪个站闲,客户喜欢啥,数据全告诉你。有了这“脑子”,公司干活更有方向,客户体验也更好。就像家里做饭,以前凭感觉炒菜,现在有了智能菜谱,啥时候放盐、啥时候翻炒,步骤清清楚楚,菜自然更香。
新能源赛道,拼的不是谁建的桩多,而是谁的服务更好。江苏销售的做法,就像把一堆零散的零件攒成了台好机器。他们不光整合了资源,还重塑了服务逻辑。啥逻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你是开网约车的,给你快充服务;你是上班族,给你夜间优惠。这种精准服务,比一味打价格战强多了。客户高兴了,市场自然就稳了。
江苏销售的成功,还在于敢改敢试。他们不怕试错,愿意花心思琢磨。比如,针对不同城市的需求,他们调整充电站的布局和服务。南京的客户可能更看重速度,苏州的可能更在意价格。他们就根据这些差异,灵活调整策略。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让人觉得他们不是在“卖电”,而是在“卖服务”,甚至是“卖体验”。
这事放家里看,就像你开个小饭馆。光把饭菜做好不够,你得知道客人爱吃辣还是清淡,喜欢快餐还是慢慢吃。江苏销售干的就是这事,把客户需求摸得门儿清,再用智能系统把服务做到位。结果呢?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1到7月的数据已经说明一切:充电量、客户数双双增长,服务质量还零差评。
新能源这块,江苏销售的做法给不少企业提了个醒。光砸钱建充电桩不行,得把“软实力”搞上去。啥是软实力?就是用数据管好站,用服务留住人。他们这套“软基建”,不仅让公司跑得更快,还跑得更稳。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干活得用巧劲”吗?硬干不如巧干,江苏销售这波操作,算是给行业做了个好榜样。
说到这,江苏销售的改革还没到终点。新能源市场变化快,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明天还能躺赢。他们得继续盯着市场,优化服务,才能一直领先。未来,新能源会越来越重要,充电站可能就像今天的加油站一样普及。江苏销售这套做法,能不能在全国推开?其他企业能不能学到精髓?这些问题,留给时间来回答。
江苏销售的故事,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追赶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敢改、敢试,就能闯出一条新路。这不仅让客户得了实惠,也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更有底气。这样的努力,值得咱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