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有人说“白内障手术做完就瞎了”,这话最近传得挺火,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说国家要淘汰这手术。真相到底咋样?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聊清楚,保证你看完心里有底!
白内障手术真会让人瞎?这话有点吓人,但其实多半是谣言。白内障手术是眼科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每年全球上千万人在做,中国一年也有300多万例。数据摆在这儿:大部分人做完手术,视力都能恢复得不错,很多人第二天就能看清报纸上的字。那些说“做完就瞎”的,十有八九是术前没查清楚眼睛的其他问题,比如黄斑病变或者糖尿病引起的眼底毛病。手术把“窗户”擦干净了,但后面还有“雾霾”,能怪手术吗?
白内障到底是啥?很多人以为是眼珠子变白,其实不是。眼睛里有个叫晶状体的东西,平时透明得像玻璃,帮你清楚地看世界。可年纪大了,这块“玻璃”就慢慢变浑,像蒙了层灰。看东西开始模糊,晚上怕光,甚至看人脸都像隔了层纱。有的老人说:“我看路牌得眯半天眼,还是看不清。”这就是白内障在作怪。早期可能只是看不清远处,到了后期,连走路都怕摔。
为啥医生总催着早点做手术?不少人觉得“还能凑合看就先不做”,但这想法有点冒险。白内障拖得越久,晶状体越硬,手术难度就越大。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青光眼、眼压高,伤到视神经。到那时候再做,效果可能就不理想了。医生常说,只要白内障影响到生活,比如看电视费劲、走路不稳,就该考虑手术了。别非得等到啥都看不见才去医院,那样风险更高。
手术到底咋做的?很多人一听“手术”就腿软,脑子里全是“割眼珠”的画面。其实现在的技术早就没那么吓人了。主流方法叫超声乳化,简单说就是用个小探头把浑浊的晶状体震碎、吸走,再放个人工晶体进去。整个过程才10分钟,伤口小得不用缝针,很多人做完当天就回家了。有人问:“这人工晶体能用多久?”放心吧,主流的人工晶体能用几十年,活到100岁都不带坏的。
做完手术是不是立马就能看清?没那么神,但也没那么差。很多人做完第二天就觉得“世界亮堂了”,能看清路上的车牌号。但也有少数人觉得效果一般,这是为啥?因为每个人的眼底情况不一样。如果本来就有视神经问题或者糖尿病眼底病变,手术只能解决晶状体的问题,其他毛病还得另外治。术后有点眼干、怕光很正常,几天就能好。如果头痛、眼痛得厉害,或者视力突然掉,那就得赶紧回医院查。
“国家要淘汰白内障手术”这说法从哪来的?其实是有人误解了政策。国家不是要取消手术,而是想让更多人早点发现、早点治。像“白内障筛查进乡村”这项目,就是为了让农村的老人也能在家门口检查眼睛,省得拖到严重才跑大医院。这手术不仅没被淘汰,反而更普及了。2023年中华医学会的指南里还说了,基层医院也在加紧培训医生、配设备,让手术更安全、更方便。
哪些人做手术得悠着点?不是谁想做就能马上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没控制好的,先得把身体稳住。还有人眼睛有其他毛病,像角膜混浊、严重青光眼,也得先评估清楚。别怕疼,现在手术用的是表面麻药,滴几滴药水就行,比补牙还轻松。老人常问:“做完手术能不能干活?”术后一周最好别让眼睛进水,洗头得小心,用毛巾挡着点。干农活得等医生说行才行,别急着下地。
术后咋保护眼睛?别乱揉眼睛,也别随便换眼药水。医生开的药有抗炎的、有防感染的,按时滴不能偷懒。有人问:“能不能低头洗头?”最好等一周后,医生复查没问题再慢慢来。平时别老盯着手机、电脑,眼睛也需要歇歇。想预防白内障,平时吃点西兰花、胡萝卜、蓝莓这些,里面的维生素C、叶黄素对眼睛有好处。不是说能治病,但能让眼睛老得慢点。
为啥有人说“做完手术瞎了”?少数人确实术后效果不好,但原因得具体看。可能是术前没查出眼底病,或者术后没按时用药、揉眼睛导致感染。还有的老人本来就有青光眼,视神经早就坏了,手术救不回来。别一听“邻居做完看不见了”就吓得不敢去医院,正规医院的手术成功率高得吓人,失败的真没几个。
这事儿说到底,谣言止于真相。白内障手术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帮人重见光明的靠谱技术。国家还在大力推广,让更多人能早发现、早治疗。别听风就是雨,眼睛有问题,赶紧去正规医院查,别拖到最后后悔。你说呢?要是身边还有人信这些谣言,赶紧把这篇转给他,帮他把心放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