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大爷41年坚守油茶摊,一块钱一碗香飘集市,儿孙却不愿接手

2025-07-29 11:01:57
18610

马大爷的油茶摊,摆在安徽小镇的集市上,41年没挪过窝。每天凌晨两点,他准时起床,洗面筋、熬油茶,忙到五六点,推着那辆30多年的旧车,吆喝着开卖。一碗油茶一块钱,配上老伴做的面饼,也是一块钱,便宜又好吃,镇上的人几乎都认识这对老夫妻。

马大爷71岁了,精神头却像年轻人。油茶是当地传统美食,做法老派,费时费力。他用手洗面筋,熬出来的汤头浓香扑鼻,喝一口暖胃又舒坦。集市上人来人往,不少老顾客专程来捧场,喝碗油茶,啃个面饼,聊两句家常,感觉一天都舒心。

老伴做的面饼也有一手绝活。每天傍晚,俩人一起捡柴火,烧柴烤饼,香味飘满小院。面饼外脆里软,咬一口满嘴芝麻香,配上油茶,简直绝配。有人开玩笑说,这饼和油茶吃下去,生意都能顺风顺水!

一块钱一碗油茶,赚三四毛;一块钱一个面饼,也赚三四毛。老两口一天忙下来,收入能有200块,在当地同龄人里算得上不错。这钱赚得辛苦,但马大爷从不抱怨。他说,干这行就是图个踏实,街坊邻居喜欢吃,他们就高兴。

做油茶这门手艺,马大爷用了41年打磨。早上推车出摊,晚上收拾干净,他从没偷过懒。集市上,他爱跟大家开玩笑,嘴甜得像抹了蜜。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呵呵地说:“累啥?能干活就是福气!”

可马大爷也有心事。这手艺干了半辈子,儿孙们却没人愿意接。他叹口气说,年轻人嫌太苦,赚得又少,觉得不值当。他也想过收徒弟,可现在谁还愿意凌晨两点起床洗面筋?手艺眼看着要失传,他心里不是滋味。

油茶这东西,简单却有讲究。面筋要洗得筋道,汤要熬得够味,火候差一点都不行。马大爷说,油茶好喝,不光是味道,还有那份用心。镇上很多人小时候就喝他的油茶,长大了还带孩子来吃,回忆里全是油茶的香味。

老两口的生活简单又充实。白天卖油茶,晚上做面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马大爷身体硬朗,干活麻利,完全看不出71岁的年纪。他常说,只要还能动,就继续干,街坊们等着他的油茶呢。

集市上,马大爷的摊子是个小地标。早上人最多,摊前排起长队,老顾客们边吃边聊,热闹得像过节。有数据说,安徽的传统小吃有上百种,油茶只是其中一种,可在当地人心里,它是早餐桌上的“常驻嘉宾”。

马大爷的坚持,也让不少人感动。有人拍了短视频,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点赞,说这才是真手艺。还有人评论,油茶虽便宜,却装着满满的烟火气。马大爷看了笑得合不拢嘴,说没想到自己还能“火”一把。

可手艺传承的难题,还是没解开。马大爷不强求儿孙接班,只说自己能干一天是一天。镇上有些年轻人开始担心,以后没了这碗油茶,早餐还吃啥?有人提议,政府能不能帮忙,把这门手艺保护起来。

油茶摊的故事,也勾起了大家的回忆。很多人说,小时候家里穷,一碗油茶就是最大的满足。如今生活好了,可那种简单的幸福却难找回来。马大爷的油茶,像是一碗热腾腾的乡愁,让人喝了心里暖。

这摊子不光卖油茶,还卖人情味。马大爷跟每个顾客都能聊上几句,熟客来了还送点小面饼。街坊们说,他的摊子就像小镇的“客厅”,谁来都能聊得开心,吃得舒心。

马大爷的故事,也让人想到中国无数默默坚持的手艺人。他们用一辈子守着一门手艺,熬出的是味道,也是生活。油茶虽小,却承载着大爷41年的心血,还有小镇人共同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