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病房突发急症,右肺完全没气,医生4小时拼出奇迹

2025-07-08 16:30:57
18534

一大早,成都市公卫中心结核五科的病房里,A先生突然喘不上气,急得大喊救命。医护人员听到呼救,立马冲到床边,发现他脸色发白,呼吸急促,心跳快得像擂鼓,氧气含量低到吓人。情况危急,医护团队一刻不敢耽误,马上展开抢救。

A先生当时坐在床上,喘得厉害,心电监护显示心率飙到106次每分钟,血氧饱和度只有75%,呼吸频率忽高忽低,血压也不稳定。医生赶紧检查,发现他右侧胸廓塌了,右肺听不到一点呼吸声,左肺倒是还有点动静。情况明摆着不妙,必须立刻行动。

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火速赶到现场,组织大家分工协作。护士杨洁经验老到,第一时间加入抢救,医生鲁小莉和护士长刘晓莉也迅速到场,连夜值班的段华医生更是坚守一线,忙着沟通病情和救治方案。医护团队配合得像一台精密机器,赶紧给A先生加大氧流量,建静脉通道,还帮他翻身拍背,想尽办法让他喘口气。

尽管大家忙得满头大汗,A先生的血氧饱和度还是上不去,情况越来越危急。医护人员当机立断,给他用上高流量吸氧,让他侧卧右侧,还按医嘱用药处理。可右肺还是没动静,血氧波动大,医生判断可能需要气管插管。麻醉科的马丽医生接到通知,立马赶来评估病情,准备下一步。

检查结果让大家心里一沉。床旁胸片显示A先生右肺体积缩小,血气分析也不乐观,诊断是急性气道梗阻,右肺不张,可能是右肺气管堵住了。时间就是生命,科室赶紧联系呼吸内镜中心的何畏主任和张苏敏护士。两人二话不说,从家里直奔医院,加入抢救队伍。

何畏主任到场后,仔细评估A先生的病情,决定做急诊气管镜介入治疗。这是个大手术,风险不小。医护人员跟家属讲清楚情况,家属听后表示理解,同意手术。医院各部门迅速配合,呼吸内镜中心、麻醉科、放射科、结核五科、重症医学一科联合会诊,制定了严密的抢救方案。

早上8点20分,气管插管术顺利完成,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把A先生送进纤支镜室。手术中,医生发现一个巨大肿块完全堵住了右主支气管,周围黏膜又红又肿,切除难度很大。何畏主任沉着冷静,凭着高超医术,硬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肿块完整取了出来。手术结束,A先生的血氧饱和度一下飙到99%,终于脱离了危险。

这场抢救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医护人员像打仗一样,配合得天衣无缝。从发现病情到手术成功,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没有一丝差错。A先生的命保住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也保住了。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拼命,让人忍不住为他们点赞。

这场抢救展现了中国医疗团队的硬实力。成都市公卫中心的医护人员用行动证明,他们不仅有技术,还有一颗救人的心。数据也说明问题:中国每年有数百万患者因及时抢救重获新生,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全国各地上演。

A先生的经历让人感慨,生命有时候真的很脆弱,但有了这些医护人员的守护,又让人觉得充满希望。医院里,每个科室各司其职,配合得像一家人。呼吸内镜中心精准手术,麻醉科稳住生命体征,放射科提供关键诊断,结核五科和重症医学一科全力抢救,这份默契让人动容。

这场抢救也让人忍不住想:如果换成是我们自己或者家人,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不会也这么幸运?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配合度,才是救命的关键。你说呢?如果是你,会不会也为这些医护人员点个赞?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