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16.44亿元,甩开去年成绩一大截。观众看完电影,热情没散场,直接冲向周边商品。《长安的荔枝》变成“荔枝冰萃”,卖到断货;《浪浪山小妖怪》上映第一天,周边销售额就冲到700万;《罗小黑战记2》的盲盒手办,当天就被抢光。年轻人买这些周边,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那份情感和归属感。
电影衍生品市场已经飙到千亿规模,增速快得惊人。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收入比去年猛增120%。这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而是年轻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电影的爱。他们买“浪浪山”挂件,是想告诉大家“我敢拼敢闯”;收藏“流浪地球”模型,是在喊“我是科幻迷”。这些东西就像社交名片,让同好一眼就能认出彼此。
年轻人买衍生品,图的是精神共鸣。他们不只买个玩具或杯子,而是买一份认同感。比如,喜欢《罗小黑战记2》的粉丝,抢手办是为了把电影里的感动带回家。这种情感连接,让衍生品的价值远远超过实用性。年轻人愿意为这份“圈层感”花钱,衍生品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但问题来了,电影火一把,衍生品就能一直卖得好吗?答案是不一定。很多电影火的时候热热闹闹,但故事没深度,文化没根,观众看完就忘了,周边自然没人买。比如,有些作品拍得马马虎虎,衍生品设计也敷衍,质量差得让人吐槽。粉丝想要高质量的商品,结果却只有廉价的钥匙扣,谁还愿意掏钱?
要想让衍生品市场长久火下去,内容得先过硬。好的电影得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承载中国文化的精髓。比如,《长安的荔枝》不光讲了个好故事,还把荔枝文化融进去,观众看了有共鸣,买衍生品才觉得值。反过来,故事讲得不好,IP没吸引力,衍生品再好看也白搭。内容是根,衍生品是花,根不牢,花开不长。
国内影视公司也开始学聪明了。以前,电影上映后才想起来做周边,等产品出来,观众的热情早凉了。现在不一样,很多公司提前规划,电影还没拍完就设计好衍生品。比如,《浪浪山小妖怪》在上映前就准备好了一堆周边,粉丝看完电影立刻就能买。这种“电影和周边一起上”的模式,让IP的热度能延续下去。
年轻人挑剔得很,衍生品光贴个电影Logo已经不行了。他们想要的是有故事、有设计感、还能拿来炫的东西。比如,一个《流浪地球》的模型,如果做工精致,还原度高,粉丝可能当宝贝一样收藏。但如果只是个粗制滥造的塑料玩具,估计没人看第二眼。设计得用心,粉丝才会心动。
产业链的配合也很关键。影视公司、设计团队、制造厂商、销售平台,得拧成一股绳。比如,《罗小黑战记2》的盲盒能卖疯,离不开设计团队的创意和工厂的品质保证。还有,社交媒体现在是放大器,粉丝在网上晒周边,讨论剧情,无形中帮电影宣传了一波。品牌跟粉丝多互动,IP的生命力才能更长。
市场火爆,机会多,但挑战也不小。衍生品要想长青,得靠高质量的内容和精细的产业链。粉丝的热情是宝贵的,品牌得珍惜,别让粗制滥造毁了口碑。未来,中国的电影衍生品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就看行业能不能把文化和创意玩出新高度。你觉得,什么样的衍生品最能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