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1938年11月,在河北省蔚县一个荒僻的小山村附近,发生了一场八路军和日军的激烈交战,使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以“明铺伏击战”的形式分别记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和日军110师团的战史。
为配合晋察冀三分区的部队包围涞源县城日军的战斗,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在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和参谋长左齐的指挥下,奉命在蔚县通往涞源的公路上伏击由蔚县开来的日军增援部队。
上图为地势险峻的飞狐峪
蔚涞公路上的四十里峪,地势险要,谷窄峪深,峪的两侧高山入云,公路在陡峭的石壁中蜿蜒穿过,这里是塞外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和战略要地。717团和三分区的两个团分别埋伏在明铺村的山谷两侧。这里是高寒地区,八路军将士们有的还穿着单衣,他们以几乎超出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在天寒地冻、缺粮断水的恶劣条件下潜伏了近两天两夜,有的体弱战士冻死在掩体里。因一直不见日军踪影,伏击部队全部撤出了伏击区。随后,717团领导经分析敌情,决定杀个回马枪,悄悄地潜回继续埋伏等待。又经过一天的时间,增援涞源县城的日军终于进入了伏击圈。
战斗在11月18日打响,八路军将士如同神兵天降,机枪步枪同时开火,地雷爆炸、汽车起火燃烧,敌人死伤一片。紧接着,干部们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勇敢冲锋,国恨家仇融合在一起,杀声震响山谷。面对武器精良气焰嚣张的日军组织的一次次反击,他们毫不畏惧,奋勇搏杀,拼死抗击。因仅有717团两个营的兵力投入战斗,所以仗打得特别残酷,717团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有200多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二连拼死堵截北逃之敌,与两倍于自己的敌人抵死拼杀,最后全连只剩下八个人。团参谋长左齐、一营长何家产、二营教导员何宣泰、侦察科长盛科等干部身负重伤。最终,八路军将士们用热血、身躯和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赢得了全歼日寇著名的110师团的田原运输大队的辉煌战果。
这一仗我们共击毁敌人汽车35辆,据《八路军359旅抗日战争史》记载,此役全歼日寇400余人,缴获92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1门、轻重机枪12挺、步枪180余支以及大量军火物资。还俘虏了日军翻译官田秀谷和一名日军士兵。日寇田原大队长,则绝望地跑到山脚下切腹自杀了。
在开始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在武器装备和战局态势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取得这场伏击战的胜利,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兄弟部队包围和消灭涞源县城日军的战斗,也鼓舞了三五九旅全军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彰显了八路军英勇善战的军威,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和必胜信念。
战后,日军110师团把此次战斗记入了教科书,称“八路军成功地把伏击战战术运用到了极致”。
上图:峭壁如刀削,高耸入云,谷窄峪深,是打伏击的绝佳地形。
几十年过去了,硝烟已尽,盛世太平。参加“明铺伏击战”的将士们大都离世,他们的后代们也多是年逾花甲。但父辈讲述的惨烈战斗场面以及对在此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们的怀念,一直萦绕在后代们的心头,他们决心追寻父辈们的足迹,凭吊父辈们曾刻骨铭心的伏击战场,缅怀在此牺牲的英烈们。
三五九旅后代在飞狐峪合影
2005年,左凌(父亲左齐,时任359旅717团参谋长)和丈夫张家立二人开始踏上了寻踪之路,但由于历史久远,人员变迁,此次行动遗憾地无功而返。2010年,左凌夫妇相约何额红(父亲何宣太,时任359旅717团二营教导员),盛汉江(父亲盛科,时任359旅717团侦察队长),王北建(父亲王恩茂,时任359旅政治部主任)等五人再次出发,根据父辈的日记和谈话的回忆,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当地政府的协助和老乡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的寻找考察,终于确定了明铺伏击战的遗址,原有村落已经搬迁,高速公路大桥从上飞架穿过。(下图为明铺隧道)
2010年三五九旅后代到蔚县考察寻找伏击战战场遗址时的合影。当时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右起:王北建、何额红、左凌、盛汉江、张家立(左凌的丈夫)。
大家建议,此处应修建一处标志性的地标,蔚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很快就在此地树立了一根刻有“明铺战役遗址”的长方形石柱。
随后,经几位三五九旅后代研究策划,在河北省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蔚县县委宣传部、党史办的支持下,并获得了企业家周晓泽的热情赞助,在当年的伏击战场树立了一座“明铺抗日伏击战遗址”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块巨大的山形雪浪石,长6米、高2.2米、厚度为0.6米。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对大家的寻踪之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一群老孩子在寻找着精神家园,是孩子们对父辈的最大尽孝”。她还欣然命笔为纪念碑题字,并赋予其“永不消逝的红色地标”的深刻寓意。
一、缅怀先烈,树立丰碑。
2015年8月26日,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在蔚县明铺抗日伏击战遗址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当年八路军120师的后代四十多人和蔚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及武警战士和少先队员参加了立碑仪式。
蔚县县委书记刘书锋(左)、贺晓明(右)出席了立碑仪式。
时任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之女贺晓明和蔚县领导共同为纪念碑揭幕。
碑石背靠青山,面对公路和宽阔的河滩,向世人述说着当年八路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壮烈之举。这座纪念碑,不仅标志着三五九旅参战将士的后代们对先烈们的缅怀,也寄托着所有曾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战的抗日军人后代们的情怀。我们面对这座山形纪念碑,就像面对着巍峨耸立、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是任何入侵之敌所不能逾越的牢固屏障;纪念碑上白色雪浪花纹所透出的逼人寒气,令我们想到当年先辈们为伏击日寇爬冰卧雪的悲壮情景,它更象征着祭奠英灵的素洁白纱,恰似“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纪念碑由贺龙之女贺晓明题字
下图为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及立碑人的名字
蔚县县委副书记张虎讲话,他高度赞扬了当年八路军为了抗日救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沉重悼念在明铺伏击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对革命后代锲而不舍地寻找父辈战斗足迹的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示将把遗址做为蔚县开展红色传统教育的基地,使后代们牢记先烈,继承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
贺晓明的讲话,表达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开创美好未来的心愿,她同时强调,发掘和整理父辈的战斗经历,抢救珍贵的历史资料,填补革命历史的空白,是后代们应承担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史命。
左凌代表明铺伏击战参战将士后代发言,抒发了对革命父辈的无限敬仰和对牺牲烈士的深切怀念之情,对当年不顾自己安危帮助八路军作战的父老乡亲表示衷心感谢。并表达了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继承和发扬前辈崇高的爱国情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足够的警惕,不畏强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四名少先队员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讴歌了革命前辈和先烈为建设新中国不怕困难舍生忘死的顽强斗志和光辉业绩,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少先队员们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把建设强盛祖国的大业一代代星火相传!
大家向对纪念碑肃立致敬
武警战士与120师后代合影
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是革命先辈的遗愿
蔚县领导同志和120师后代代表合影
贺晓明与蔚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宏永等蔚县的同志合影
五位立碑人与贺晓明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右起:陈湘安,王北建,左凌,贺晓明,盛汉江,何额红
左一是张家立(左凌的丈夫)
参加立碑仪式的八路军120师后代合影
立碑仪式结束后,八路军120师后代参观了蔚县红色文化展馆,并捐赠了父辈们的回忆录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图为蔚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从贺晓明手中接过捐赠物。中间为时任三五九旅717团政委晏福生之子晏晓江。
二、再返遗址,拜祭英灵!
2017年5月3日,三五九旅717团后代等21人再次赴蔚县拜祭明铺伏击战纪念碑,其中有五位立碑人和一些曾参加立碑活动的人员,也有初次到蔚县的人员,时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树声之女王宇红、时任抗大支队长的陈文彪之子陈凯再次参加纪念活动。5月3号下午,大家聚在一起召开了研讨会。
此次活动是由盛汉江(左)负责与蔚县方面联系安排落实的。他向大家介绍了立碑的过程以及河北省相关部门领导、蔚县县委和政府领导以及曲阳石材厂和赞助商所给予大力支持的情况。右边是时任抗大支队队长陈文彪之子陈凯。
在研讨会上发给大家每人一份左凌的回忆文章《永不消逝的红色地标》,左凌给大家讲述了寻找明铺战斗遗址的详细过程。
张家立为大家补充了更加详细的关于明铺战役的信息资料,介绍了作家萨苏从日本军史档案中查找收集大量资料,出版了描述明铺战斗专辑《血战飞狐口》的情况。
做为立碑者之一的媒体人士陈湘安发言表示,做为八路军后代应更多地收集抗战资料,补充和完善战史,扩大宣传。
大家认真阅读《永不消逝的红色地标》
左凌夫妇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通过研讨会上信息资料的交流,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了战斗背景和实际战况,加深了对抗日战争的残酷性难艰性以及抗战胜利伟大意义的理解。大家一致提议,应进一步挖掘相关资料,写出更加详尽和反映客观历史的全景式的著作,以告慰父辈和先烈,昭示后人。
5月4日上午,天空阴沉,黄沙蔽日,冷风呼号。大家驱车经过飞狐峪,到明铺抗日伏击战遗址举行凭吊纪念活动。
如今高速公路发达,“天堑变通途”!
山高林密,让我们想像着当年八路军将士冒着严寒埋伏待敌的情景。沙尘蔽日,寒风劲吹,万物肃杀,使追忆先烈为国捐躯的心情更加沉重。
旅游公司也已在指路牌上标明了战斗遗址,提示路人。
大家到达战场遗址。
太行肃立,向英雄致敬;
江河无言,为先烈默哀!
今天,八路军三五九旅的部分后代再次齐聚这里,凭吊当年的抗日战场遗址,追忆昔日烽火硝烟,缅怀先烈抗日辉煌战绩,弘扬他们为拯救中华民族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首先向烈士们三鞠躬
王军民代表大家发言: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国土沦陷,生灵涂炭,人民惨遭奴役,从此,掀开了中国抗日的历史长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铁蹄践踏华北大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之灾。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组成的联合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开展了全面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面对这座山型“明铺抗日伏击战纪念碑”,他发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感慨:这座沉重的巨石坐落在蔚县的土地上,向我们述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八路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日寇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这片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虽然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山河万千,国泰民安,但我们不会忘记长眠在此的抗日英烈们,是他们用流血牺牲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的父辈们,虽然在革命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枪林弹雨、艰难险阻,负伤流血,身体伤残,九死一生,但他们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有幸见到了祖国的解放,享受到了新中国的艳阳蓝天。而那些在明铺伏击战中牺牲的200多名烈士,以牺牲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奠定了战斗胜利,奠定了中华民族强盛的今天。他们究竟是谁?我们不曾知晓;他们的遗骨在何方?我们不能亲手扶棺吊唁!也许他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们都曾翘首以待,日夜挂念,望眼欲穿。在战斗结束近80年的今天,烈士们的亲人们大多已经作古,他们是举目问苍天,带走了永不瞑目的遗憾啊!莽莽太行山,你是历史见证者,苍苍蔚县大地,你是知情人,面对我们寻求的渴望,你们不要再沉默不语!
每当听说发现了为国捐躯的中国军人的遗骸,不论是赴缅甸作战的远征军;抗日战争中牺牲了八路军、新四军、还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看到他们的英名被刻上烈士纪念碑,看到他们的遗骸入土为安,看到他们的亲人与英魂团圆,我们的心灵都受到巨大的震撼,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念:一个民族,如果不能牢记历史,不能牢记为民族大业而牺牲的英灵,她终将不会真正走向强盛!
我们希望能配合蔚县政府,在宣传“明铺抗日伏击战遗址”的基础上,使其成为青少年爱国教育的红色基地,更大地发挥“永不消逝的红色地标”的作用。蔚县如果还有健在的能够见证当年那场激战的百姓们,他们将是传播革命传统的最好教员。我们之中曾参加明铺战斗将士们的后代,期望能够见到这些亲人百姓,向他们了解前辈们的战斗经历和革命精神是我们殷切的希望和夙愿。同时,建议蔚县政府能够为寻找在伏击战中牺牲的烈士遗骸方面做些努力,尽力核实烈士的姓名,修建烈士陵园,以昭示后人,青史永驻!诚然,寻找烈士遗骸和核实烈士的姓名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但这是维护烈士尊严的一种举措,是践行我们不忘初心的一种承诺,是在履行父辈传递给我们的一项使命。挽救民族的危亡需要牺牲,振兴民族实现强国之梦同样需要牺牲。铭记历史,颂扬先烈,就是弘扬和传承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精神的振兴,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21名抗日将士后代和蔚县宣传部的领导一起,站在这抗日战场遗址,面对先烈英灵,以苍山大地为证,庄严宣誓: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父辈的精神,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甘愿奉献,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全体人员再次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意!
五位立牌人再次相聚在纪念碑前。
蔚县县委宣传部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三五九旅后代与宣传部领导在纪念碑前合影。
文稿及编辑:王军民
参考资料:《永不消逝的红色地标》——左凌
《何宣泰画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文案指导:何额红
照片提供:三五九旅后代(一并致谢)
视频提供:现场活动小视频1、2、3,均为杨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