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老街上那个卖花生巴的大爷不见了,摊子空了,铁罐子也不知去向。小时候放学后,一抓花生巴塞进嘴里,嘎嘣脆的声响比啥都带劲。如今想吃一口,都得翻遍记忆找那味道。你还记得这股香吗?
糍粑的味道也淡了。小时候,街头推车卖糍粑的大叔一吆喝,孩子们就围过去。糯米团子裹上黄豆粉,软糯香甜,一口下去满嘴幸福。那小机器摇啊摇,吐出一个个热乎乎的糍粑,盯着看都看不够。现在城里哪还有这种摊子?偶尔在乡下集市看到,买糍粑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忙着喝奶茶,吃网红甜品,糍粑摊前冷冷清清。
爆米花的回忆更让人心里一暖。不是电影院那种甜腻腻的爆米花,而是小时候村口“砰”一声炸开的米花。一茶杯大米,丢进黑色大铁炉,火一烤,啪一声,米花就爆出来了。拿油和蜂蜜一拌,再加点炒花生,捏成米糕,香得能吃一整盘。那时候,围着炉子的小孩都捂着耳朵,笑得比谁都欢。现在呢?这种老式爆米花机在农村都快绝迹了,城里小孩压根没见过。
丁丁糖你吃过没?成都、云南街头的老味道,咬一口咔嚓响,甜得让人眯眼睛。这小吃历史长着呢,以前不光解馋,还有人说它能补身子。可现在,丁丁糖摊子比大熊猫还难找。年轻人宁愿排队买网红雪糕,也不愿嚼块丁丁糖。市场数据摆在那儿,传统小吃消费量年年下滑,丁丁糖这样的老手艺,怕是撑不了几年了。
吹糖人的手艺更叫人感慨。街头老艺人捏个糖人,吹出龙凤花鸟,活灵活现。小时候觉得这糖人比玩具还好玩,舍不得吃,拿在手里看半天。现在景区偶尔还能看到吹糖人的老人,卖力地吹,认真地捏。可你看他们眼神,多少有点无奈。年轻人谁愿意花几年工夫学这门手艺?老艺人一叹气说,怕是再过几年,这手艺就真没了。
这些小吃,哪一个不是咱小时候的宝贝?花生巴的脆,糍粑的糯,米花的香,丁丁糖的甜,还有糖人那股子甜蜜劲儿,全是童年的味儿。可现在,生活好了,大家伙儿讲究养生,低糖低油成了新宠。这些高热量的小吃,慢慢被挤出了市场。数据显示,健康食品市场去年增长了两成,传统小吃却在节节败退。
为啥这些小吃越来越少?不是没人爱吃,是做的人少了。手艺人年纪大了,后继无人。年轻人忙着追潮流,学个手艺得熬几年,谁有那耐心?再加上城市化快,街头小摊被商场超市取代,传统小吃连个落脚地儿都没有。就像你家附近那条老街,拆了盖楼,卖小吃的摊子早没影了。
中国这几年发展快,餐桌上越来越讲究。咱们国家粮食产量稳稳的,2024年又创了新高,食物种类多得数不过来。吃得健康是好事,可那些老味道也别忘了。它们不只是吃的,更是记忆,是文化。就像过年贴春联,少了这些小吃,总觉得缺了点啥。
想想看,你小时候吃花生巴,是不是也蹲在门口,跟兄弟姐妹抢着吃?糍粑热乎乎拿在手里,是不是总想多吃两个?这些小吃不值啥钱,可那份开心,比啥都珍贵。现在超市里啥都有,可你再也买不到那股熟悉的味儿。偶尔在老家集市上看到个糍粑摊,买一个吃,是不是觉得像回到了小时候?
这些小吃背后,是手艺人的心血,是老一辈的故事。吹糖人的大爷,捏一个糖人得花多少心思?爆米花的大叔,守着那台老机器,烤得满头汗,就为给孩子们整点好吃的。这些手艺人,不是在卖吃的,是在传文化。可现在,文化这东西,咋就这么容易被忘了呢?
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看咱们自己。爱吃,就多买点;想留,就多传点。别等哪天真找不着了,才后悔没多吃两口。你说呢?下次回老家,咱去找找那台爆米花机,看还能不能“砰”一声,炸出童年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