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庆阳的美食,真是让人一想就流口水!在甘肃这片黄土地上,庆阳被叫做“陇东粮仓”,种啥啥成,粮食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糜子、荞麦,样样都有,硬是把这片土地变成了美食的天堂。庆阳的吃食,简单却地道,带着泥土的香味,让人吃一口就忘不了。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庆阳,聊聊那些只有在这儿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镇原糖油饼,绝对是庆阳美食的头牌。想吃这饼,得先发面:一碗面配一个鸡蛋,撒点白糖,揉得软乎乎的,等它发起大泡来。接着再拿一碗面,一半热水一半热油搅匀,掺点小苏打,揉到面团光溜溜的。揪成小块,擀成薄饼,油锅一炸,金黄酥脆,咬一口满嘴香甜。谁吃谁夸,隔壁小孩都能馋哭!
再说燃面,这可是庆阳人饭桌上常客。做燃面得用开水烫面,边烫边搅,弄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再揉得光滑。分成小块,丢进锅里发一晚上,第二天蒸个二十分钟,趁热再揉一遍。切成薄片,电饼铛一煎,撒上白糖或蜂蜜,香得让人停不下来。吃的时候那面片软糯带脆,甜味直钻心窝,保准你吃完还想再来一盘。
酥盒子,听名字就知道它有多香。面粉先蒸40分钟,过筛成细粉,再小火炒到淡黄色。核桃碾碎,混进面里,热油一泼,加点白糖或蜂蜜,揉成团。捏进模具一压,出来就是一块块香喷喷的点心,入口酥得掉渣。庆阳人过节待客,桌上没这酥盒子,总觉得少了点啥。
荞麦面搅团,也是庆阳的拿手好戏。锅里烧开水,加点盐和碱,撒一把荞麦面,搅成糊状倒出来。晾凉后使劲搓,揉成光滑的面团,擀成薄片蒸熟,切成条,浇上辣椒油或蒜汁,拌一拌就开吃。荞麦的香味,配上那劲道的口感,吃一口满嘴都是庄稼地的味道,乡土得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莜面糅糅,听着名字怪,可吃起来真上头。莜面加水煮开,搅成团,晾凉后搓得细细长长,蒸熟切片,浇上调好的汁子。汁子可以是酸辣的,也可以是蒜香的,吃起来滑溜溜,带着莜面的清香。庆阳人吃这个,讲究的就是那股子“糅”劲儿,吃完一碗,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没了。
糖角角,甜得让人心里发软。面团里加白糖、蜂蜜、鸡蛋,发酵好后包上红糖馅,油锅一炸,外皮金黄,咬开红糖流心,甜而不腻。小孩爱吃,大人也抢着吃,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炸上一大盘,端上桌分分钟被抢光。庆阳人说,糖角角不只是吃的,更是一份甜甜的回忆。
荏饼子,带着紫苏籽的独特香气。紫苏籽炒熟碾碎,揉进面团,烙成饼,香味扑鼻,吃一口满嘴清香。有的还拿来包包子,蒸出来软乎乎的,咬下去那股香味直冲脑门。荏饼子在庆阳可是稀罕货,出了这片地儿,你想吃都找不到!
庆阳的美食,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据统计,庆阳年产粮食超200万吨,种类多得数不过来。小麦占了四成,玉米三成,还有大豆、荞麦、谷子,样样都是好食材。这些粮食养活了庆阳人,也养出了这些独一无二的吃食。别的地方想学?没那土壤,没那手艺,学不来!
吃着这些美食,总能想起小时候的场景。过年时,家里炸糖油饼,香味飘到院子里,隔壁大爷都跑来问:“啥时候开饭?”逢年过节,桌上摆满酥盒子、糖角角,亲戚朋友围一块,吃着聊着,笑声没停过。庆阳的美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像是一种牵挂,牵着每个在外漂泊的庆阳人。
这些吃食,做法简单,食材普通,可就是这份简单,成了庆阳的魂。外地人来庆阳,吃了这些,十个有九个会说:“这味儿,绝了!”可出了庆阳,咋吃都少了那股地道的劲儿。有人试着在外地做糖油饼,炸出来总觉得少了点啥。庆阳人笑说:“那是没用庆阳的水,庆阳的粮!”
庆阳的美食,还藏着老一辈的手艺。做燃面,得半夜起来发面;做酥盒子,得拿捏好火候;做荏饼子,得把紫苏籽炒得恰到好处。这些手艺,都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讲究的是心细和耐心。现在年轻人忙,愿意学这些的少了,可老人们还在坚持,守着这口味道,也守着庆阳的文化。
说到底,庆阳的美食是种情怀。吃一口糖油饼,像回到了小时候跟兄弟姐妹抢食的日子;吃一碗荞麦面搅团,像又听到了老妈在厨房喊开饭。庆阳人走到哪儿,都忘不了这味道。有人在外打拼十年,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家小店,吃碗土暖锅,喝口热汤,感觉整个人又活过来了。
写到这儿,肚子都咕咕叫了。庆阳的美食,不只是吃,更是种让人心动的记忆。你吃过哪道庆阳美食?还是说,你也有一道家乡的味道,总让你想家?来,聊聊看,啥吃食让你一吃就想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