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贵阳农贸市场里藏了一家30年的烙锅老店,破旧棚屋里飘出香味,引得吃货们挤破头也要来尝一口。贵州的烙锅可不是随便的街边小吃,300多年历史,野菜野味烤出人间美味,火爆到连鸡屎味都挡不住食客的热情。这家店的洋芋粑金黄酥脆,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牛肉嫩滑得让人停不下来,蘸料一绝,折耳根配辣椒面,香得让人直咽口水。
烙锅这东西,起源于清朝,官兵们肚子饿,粮食不够,就捡点野菜,猎点野味,扔在瓦片上烤。没想到,烤出来的味道还真不赖。后来,瓦片换成了陶器,再到现在的平底生铁锅,食材也从野菜野味变成了自家种的菜、养的鸡鸭,还有贵州特色的豆腐和臭豆腐。300年过去,烙锅从战场上的应急饭,变成了贵阳街头巷尾的美食招牌。
这家老店开在贵阳一个老农贸市场里,环境说实话有点“辣眼睛”。市场还是90年代的模样,地上湿漉漉,摊位乱糟糟,空气里时不时飘来鸡屎味。店就在市场深处,搭了个简陋的棚子,连个显眼的招牌都没有。想找它?得靠问路,拐个巷子,问个大爷大妈,运气好才能找到。
店里生意火爆,食客从附近居民变成了全国各地的吃货。30年了,老板还是那个老板,锅还是那个锅,但人气越来越旺。门口排队的人,拎着塑料袋刚买完菜就直奔店里。很多人说,环境差归差,但那味道一吃就忘不了,值了!
烙锅的吃法很简单,锅中间高四周低,油倒进去,菜放上去烤,油脂流到锅边还能再舀起来浇。食材随便挑,荤的素的都有,洋芋粑、臭豆腐、牛肉、板筋、鸡皮,样样都香。洋芋粑烤得外皮脆黄,咬一口里面软糯,拉丝的感觉让人满足。臭豆腐是贵州特色,闻着确实有点“上头”,但吃起来嫩得像豆花,蘸点辣椒面,香得停不下来。
牛肉是店里另一大招牌,烤得恰到好处,入口嫩滑,不硬不柴。但得赶紧吃,烤久了就老了,口感差不少。板筋嚼着有韧劲,鸡皮烤得焦香,油滋滋的,特别过瘾。菜量足,价格也不贵,几个人点上几盘,就能吃得满嘴流油。
蘸料是这家店的灵魂,辣椒面、折耳根、葱花、甜面酱,调好的干碟随便舀。折耳根的清香配上辣椒面的微辣,味道层次分明,吃一口菜蘸点料,香得让人想拍桌子。食客们围着锅,边烤边吃,边聊边笑,热热闹闹,像在自家厨房聚会。
服务这块,店里有点“随意”。手写菜单,点单容易出错,漏单也不稀奇。服务员在嘈杂的市场里忙得团团转,喊几声才能听见。所以,来这吃饭得有点耐心,自己记好点了啥,催一催上菜,味道一入口,这些小麻烦就抛到脑后了。
贵阳人爱烙锅,爱得跟爱火锅、烧烤一样深。有人说,烙锅就是贵阳人的快乐密码。三五好友,围着热腾腾的锅,烤点菜,蘸点料,聊点家常,生活的小确幸就在这烟火气里。数据显示,贵阳的烙锅店有上千家,但这家30年的老店,靠味道硬是站稳了脚跟。
烙锅的魅力,不只在味道,还在那种接地气的氛围。市场里人来人往,摊贩吆喝,食客们挤在小棚子里,锅里滋滋作响,空气里全是香味。这种场景,像极了小时候家里人围着饭桌吃饭的画面,简单又温暖。来这吃一顿,不光是填饱肚子,还能找到点生活的乐趣。
这家店的臭豆腐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贵州的臭豆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豆腐软嫩,外面裹层薄薄的焦壳,蘸料一拌,臭味变成香味,吃一口就上瘾。本地人说,臭豆腐得配折耳根的蘸料才正宗,那股清香能把臭味压下去,变成一种独特的美味。
你说,这烙锅火了300年,会不会再火300年?贵阳的农贸市场,这家30年的老店,还能继续红火下去吗?味道不变,情怀不改,估计吃货们还会继续挤破头来打卡。你要是来贵阳,会不会也想钻进这破旧市场,找这家店,点一盘洋芋粑,蘸点折耳根,感受一把贵州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