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大脑开始“生锈”?每年30万老人中招,4个习惯救脑

2025-07-23 18:30:32
18419

医生一句话点醒了他:“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门外,儿子愣住了,原本以为老爸只是年纪大了,记性差了点,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很多人和这个儿子一样,觉得老人忘事是正常现象,结果却错过了关键的治疗时机。

中国每年新增30多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不是因为人老了就一定会得,而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大脑跟机器一样,不用就容易生锈,用错了也容易坏。

大脑的健康跟年龄没那么大关系,关键在于怎么用。每天窝在家里,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脑子不动,衰退自然快。很多人花大钱买保健品、吃补脑食品,却忘了最简单的方法——动起来,活起来。

生活规律是保护大脑的第一步。老人退休后,时间自由了,容易晚睡晚起,觉得没啥大不了。但大脑可不这么想,它跟着太阳走,昼夜颠倒会让记忆和注意力慢慢出问题。

吃饭的时间也很关键,不是只管吃什么,还要管什么时候吃。饭点乱了,血糖一会高一会低,脑细胞的能量供应就不稳定。时间长了,神经元受损,痴呆的风险就悄悄上升。

别小看走路这件事,肌肉动起来,大脑才能跟着活。每次肌肉收缩,都会给大脑送去“营养信号”,让神经元保持活力。整天坐着不动的人,痴呆概率比爱走路的人高出一大截。

说话也能锻炼大脑,但不是随便聊聊天就行。跟人讨论问题、写点东西、读读书,这些活动能让大脑多个区域一起工作。老人不爱说话没事,怕的是不思考、不表达,脑子越闲越容易退化。

情绪对大脑的影响也不小。长期不开心、焦虑,甚至一个人孤零零的,会让大脑的化学平衡出问题。帮老人保持好心情,不是让他们憋着,而是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有地方倾诉。

刷手机、看短视频,老人也爱赶时髦,但这对大脑可不是好事。短视频带来的快感会让大脑过度兴奋,时间长了,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就下降了。不少老人退休后注意力变差,跟这个脱不了干系。

药物是个敏感话题。很多人靠安眠药睡觉,觉得能睡好就行。可长期用药会让大脑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弱,睡眠质量反而更差,认知能力也会跟着下滑。

这件事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未来的大脑健康。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比老了再补救强得多。你家老人有没有这些问题?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