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2公斤冰块卖22.8元”,你会买么?
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山姆会员商店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实用冰”定价过高,2公斤规格售价22.8元。
有人计算后发现,冻2公斤冰块需4瓶500毫升的农夫山泉瓶装水,22.8元相当于每瓶水售价约5.7元。也有消费者认为值得,比买水冻冰块省事,而且自己冻不出来这么不规则的冰块。还有人称,在做冰咖啡时确实感觉它比自己做的冰融化得慢。
7月7日,山姆客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为农夫山泉专供山姆渠道的定制商品,定价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其表示,该冰块制作工艺技术特殊,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相较普通流水制冰工艺,该冰块在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可降低20%,因此更适用于夏季长时间保冷场景。
工厂制冰成本远非家用冰箱可比
实际上,袋装冰是食用冰的一种包装形态,商家售卖更多的是冰杯。而冰块在自家冰箱里也可以制作,或者从现制茶饮店里买,660ml规格也就1元/杯。冰杯的主要销售渠道在便利店,像7-11、罗森、盒马等都推出过自有冰杯产品,伊利、蒙牛两家乳制品企业也已推出自营冰块产品,近年来蜜雪冰城也杀入“卖冰”赛道,推出1元高性价比的冰杯套餐。
很多人有疑问,明明可以自己在家冻冰块,成本还低,为什么外面买的冰杯、袋装冰却价格不低还不少人买?
其实,冰杯是一种带盖密封的一次性塑料杯,内装可食用的冰块或冰球,通常被摆在便利店、超市冰柜的C位,被消费者奉为饮品的万能“搭子”。相比家庭自制冰块,冰杯具有便捷性强、可塑性高、干净卫生等特点。
首先,冰杯一般采用慢冻工艺,用24–32小时超低速冻结(家用冰箱仅需4–12小时),形成致密晶体结构,融化速度比家用冰慢15%–20%。其次,冰杯一般使用多次过滤的纯净水,杂质和空气含量低,冰块透亮无白絮。并且,其需耐低温的PETG材质杯体,避免运输中冻裂。
而自制冰块在冰箱冷冻温度不均,由外向内结晶,内部易残留气泡,导致冰块泛白、多孔,融化更快。普通自来水或瓶装水直接冷冻,未深度过滤,可能含矿物质或微生物。硅胶/塑料模具易残留异味,且需手动脱模,便利性低。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工厂制冰的成本远非家用冰箱制冰可比,消费者可感知的融化速度差异,也和制冰工艺有关。在工厂制冰中,4吨自来水经过过滤会消耗一半,制冰过程再消耗一半,最终仅能产出1吨冰。
至于冰杯的成本,其大头并不在其原料——水——的成本,带盖密封塑料杯和冷链成本才是重头戏,包材、仓储、运输占总成本的五成以上。而冷冻环境要求的杯子必须使用抗冻材质,韧性和弹性需满足长期冷冻不变脆。如果生产球形的“老冰”,其制作时间更长,成本也会更高一些。
食用冰安全问题也需关注
这次的袋装冰并是非农夫山泉首次入局冰块市场,2024年,农夫山泉就曾推出了160g冰杯售价3.5元/杯,而这次的袋装冰显然适用于更多生活场景。
据奥纬咨询与美团闪购联合发布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4—2026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增速或达39%,2026年市场规模或突破630亿元。《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销量已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市场进一步渗透。
对于这不小的冰块市场,除了价格,消费者更关注食用冰的安全问题。
食用冰生产领域的主要依据的是商务部于2008年12月4日发布的行业标准《冷冻饮品食用冰》(SB/T10017—2008)。该标准明确规定食用冰需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但该标准也只适用于预包装食品领域,不适用于非预制包装的食用冰。对于现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只能靠商家的自觉。
而如何能确保食用冰全方位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那么,你更喜欢自己在家做冰块还是外面买冰块呢?
(文中部分内容综合自九派新闻、经济观察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