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中报营利双增反遭股价“背刺”:高端化疲软,第一大市场占比下滑,饮料业务暂未成气候

2025-08-15 17:30:06
10432

证券之星 刘凤茹

近日,燕京啤酒(000729.SZ)交出一份营利双增长的中报成绩: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大增45.45%;且扣非净利润超预期上限。然而,市场对这样一份亮眼的财报反映却趋于冷淡,燕京啤酒股价在半年报发布次日大跌近4%后,近三个交易日又持续“飘绿”。

证券之星注意到,背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及前两年同期水平、中高档产品收入增幅降至个位数、主阵地市场华北地区占比下滑”多重隐忧浮现。

啤酒市场存量竞争下,啤酒厂商们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为降低单一品类依赖,燕京啤酒推进“啤酒+饮料”组合拳,其中倍斯特汽水被定位为燕京啤酒“创新战略支点”,肩负着“二次创业的使命。尽管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饮料业务同比猛增98.69%,但占比不足1%难以比肩啤酒这一基本盘。

利润增速不及两年前同期水平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实现啤酒销量(含托管经营)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实现营收约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扣非后净利润约10.36亿元,同比增长39.91%。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得益于成本控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5%,低于营收增速。

此前燕京啤酒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在9.26亿元-10亿元,可见燕京啤酒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超出业绩预告上限,实际业绩好于公司的预计。

然而,这样一份营利双增的成绩单却不被市场看好。发布半年报次日(8月11日),燕京啤酒收跌3.89%。在8月12日微涨后,又连续三个交易日阴跌。经统计,燕京啤酒8月11日-15日股价累计下跌6.94%,跑输大盘(期间大盘涨幅4.55%)。

证券之星注意到,对比此前,燕京啤酒业绩在波动中放缓。燕京啤酒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69.08亿元、76.25亿元、80.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5%、10.38%、5.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亿元、5.14亿元、7.5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58%、46.57%、47.54%。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利润增幅不及前两年同期水平。

中高档产品增幅降至个位数

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各大品牌市场份额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各大啤酒品牌纷纷发力中高端啤酒市场培育。

在产品端,燕京啤酒大力实施大单品营销战略,形成以燕京U8、燕京V10、漓泉1998、燕京狮王系列为代表的大单品矩阵,以“中高端+腰部+区域特色”三层架构匹配并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燕京啤酒表示,大单品燕京U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从燕京啤酒收入结构来看,中高档产品扛起营收大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的中高档产品收入约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收入比重为70.11%,占比较去年同期68.54%有所提升。由于该类产品营收增速高于同期营业成本,该类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至51.71%。

相比之下,普通产品表现不及中高档产品。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的普通产品营收约23.6亿元,同比增长1.56%。受营业成本增幅高于营收增幅的影响,普通类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为31.48%。

证券之星注意到,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在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2.81%、10.61%。今年上半年增幅降至个位数,侧面反映出高端化疲软。

第一大市场份额占比下滑

燕京啤酒主要销售模式为经销模式,对重点市场深度分销与协销相结合,部分市场为大客户协作模式,同时公司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策略。

根据财报来看,电商渠道成为燕京啤酒收入增长最快的渠道。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线上电商渠道实现营收约1.36亿元,同比增长30.79%,毛利率为30.30%,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

不过,线下渠道依旧是燕京啤酒主要支撑。具体而言,线下渠道中,传统渠道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74.89亿元,同比增长6.02%;KA渠道实现营收约2.7亿元,同比增长23.04%。

证券之星注意到,燕京啤酒的经销商正面临调整:今年上半年新增1017家经销商的同时,还有1100家选择退出。燕京啤酒报告期内经销商数量从8632家减少至8549家,净减少83家。

作为燕京啤酒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华北地区收入约48.5亿元,同比增长5.61%。而占据半壁江山的华北地区,收入贡献度由2024年同期的57.08%降至56.67%,收入增幅不及2024年上半年的10.87%。

华南地区作为燕京啤酒的第二大销售市场,今年上半年贡献营收18.31亿元(占比21.39%),但营收增速仅为0.3%。相比之下,华东和华中地区收入则保持了双位数增幅,收入占比分别为10.5%、7.35%,难以和华北、华南市场难以抗衡。收入贡献度最少的西北地区,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83%至3.5亿元,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18%降至4.09%。

饮料业务收入贡献度不足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 万千升,同比下降0.3%。存量竞争下,不少啤酒厂商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

证券之星注意到,燕京啤酒积极实施多元化布局,其非啤酒业务涵盖饮用水、饮料及燕京纳豆等产品。饮用水主要有桶装饮用水、瓶装饮用水,饮料包含九龙斋饮料和倍斯特汽水等。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天然水实现营收941.41万元,同比增长21.11%,占比仅为0.97%。

其中,倍斯特汽水是公司首款全国饮料大单品。倍斯特汽水被定位为燕京啤酒“创新战略支点”,肩负着“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的重要使命。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饮料业务营收为8301.49万元,虽然同比增长98.69%但占营收比重不足1%。可见,该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不过,燕京啤酒表示,公司今年持续推进“啤酒+饮料”组合营销策略,以倍斯特汽水为创新支点,依托啤酒与汽水在生产设备、供应链、餐饮及商超终端的高度协同优势,优先切入火锅店、烧烤店、夜市等餐饮现饮场景,通过“倍爽倍欢乐”的情感共鸣强化品牌渗透。此举不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更拓展了经销商经营范围,降低单一品类依赖,推动有限多元化战略落地。

随着“啤酒+”赛道竞争加剧,燕京啤酒饮料业务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仍待验证。(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