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57岁的张某原本想着靠炒股赚点养老钱,没想到却在13天内被骗子掏空了12万元积蓄。这场骗局从“免费听课”开始,步步为营,让人防不胜防。2025年8月,张某的经历给无数股民敲响了警钟。下面就来拆解这场精心设计的“杀猪盘”,看看骗子到底是怎么下手的。
张某的遭遇始于一个普通的微信视频号。他平时爱炒股,经常刷短视频找投资灵感。8月初,他点进一个“免费股票课程”的直播,讲师自称是“资深分析师”,承诺教大家“稳赚不赔”的秘诀。直播间里,讲师晒出“高回报率”的交易记录,声称跟着他操作,月收益能达到20%。张某心动了,留下了联系方式,想学几招。
骗子第一步就是精准锁定目标。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专门瞄准像张某这样对炒股感兴趣的中老年人。这些广告往往打着“免费教学”“内部消息”的旗号,吸引人点进去。数据显示,2024年,类似“投资课程”诈骗案件占金融诈骗的35%,受害者中有60%是45岁以上人群。骗子深知这类人群的心理,喜欢用“快速致富”的噱头引人上钩。
张某留了联系方式后,很快被拉进一个微信群。群里每天都有“专家”分享股票分析,还会发一些“盈利截图”,营造出“跟着学就能赚钱”的氛围。几天后,管理员私信张某,邀请他加入一个“高端课程”,需要下载钉钉软件参加。张某照做了,觉得自己离“财富自由”又近了一步。
这一步是骗子的第二招:层层筛选,制造正规假象。从微信到钉钉,再到所谓的“专属投资顾问”一对一对接,整个流程看似复杂严谨,其实是为了筛选出更信任他们的受害者。据公安部数据,2024年全国破获的网络诈骗案件中,超过40%的诈骗团伙使用多平台转接方式,以规避监管。张某在钉钉上听了几次课,觉得“讲师很专业”,渐渐放松了警惕。
接下来,骗子开始打情感牌。课程中,讲师自称“陈海华”,分享了自己的“心酸经历”:早年炒股亏本,后来跟着“大师”翻身,现在只想帮助更多人。这样的故事让张某觉得亲切,觉得对方“跟自己一样”。事实上,这种情感铺垫是诈骗团伙的惯用手法。2024年,类似“情感操控”手段在投资诈骗中占比高达70%,因为它能快速拉近距离,让受害者放下防备。
骗子抛出的诱饵是“小额分红”。张某被要求在一个名叫“蓝莺IM”的平台注册账户,先充值300元试水。几天后,他竟然收到50元的“投票分红”,账户余额显示为350元。张某觉得“果然能赚钱”,信心大增。公安部统计,2024年,90%的投资诈骗案件都会用小额返利来引诱受害者。这种“先甜后苦”的套路,就像钓鱼时撒点鱼食,等着大鱼上钩。
到了关键一步,骗子开始制造紧迫感。他们在课程中反复强调“投资名额有限”,只有10个名额,错过就得等一年。张某被催促赶紧充值,说是大手笔才能有大回报。他一咬牙,转了12万元到指定的“投资链接”。结果,钱刚转过去,账户就被清空,所谓“投资顾问”也失联了。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24年因类似“虚假投资平台”导致的损失高达300亿元,平均每起案件涉案金额约10万元。
张某的12万元养老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他报警后才知道,那个“蓝莺IM”根本不是正规投资平台,而是一个仿冒网站。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的网络诈骗案件中,80%涉及非正规平台的转账操作。这些平台往往没有金融牌照,资金流向不明,受害者追回损失的概率不到10%。
这场骗局的核心在于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想赚快钱的心理。骗子通过“免费课程”吸引人,用“小额分红”建立信任,再用“名额稀缺”催促转账,每一步都算准了受害者的反应。据国家反诈中心统计,2024年,投资诈骗案件的受害者中,70%是因为相信“高回报”而忽略了风险。张某就是其中之一。
正规投资平台都有严格监管,比如证监会颁发的牌照,资金流向也必须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绝不会用网页链接或私人账户操作。2024年,证监会曝光了500多个非法投资平台,其中90%涉及非正规转账渠道。张某如果早知道这些,或许就不会轻易上当。
类似骗局还有个特点:专挑中老年人下手。2024年,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45岁以上人群占投资诈骗受害者的60%,其中一半人因“情感信任”被骗。骗子往往用“专业头衔”或“亲切故事”博取信任,让人觉得“跟着他准没错”。张某事后回忆,讲师的“亲切感”让他完全没怀疑对方。
保护自己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第一,任何要求通过非正规平台转账的投资,都是有问题的。正规平台绝不会用钉钉、微信或不明链接操作。第二,遇到“高回报”“低风险”的承诺,直接拉黑。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第三,拿不准的事,先跟家人商量,或者拨打110咨询。2024年,全国反诈热线接听咨询电话超过500万次,帮助挽回损失超50亿元。
张某的经历让人唏嘘,但也提醒了大家:骗子的套路虽然花样百出,核心永远是让你掏钱。只要守住“不贪小便宜”“不轻易转账”的底线,就能让骗子无从下手。2025年,网络诈骗依然在升级,每个人都需要多长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这场骗局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12万元对张某来说,是半辈子的心血。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损失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希望。面对层出不穷的骗术,保持清醒和谨慎,才是最好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