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 四维度解析市场新格局

2025-08-13 09:15:02
14274
从个股来看,算力龙头新易盛获融资净买入33.56亿元,居首;医药龙头药明康德、锂电龙头宁德时代等获融资净买入均在10亿元以上。

6月23日以来,A股市场显著回暖,吸引杠杆资金持续净流入。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攀升至20122亿元,自2015年7月2日后首次突破2万亿元,此轮累计增长2112.52亿元,使总量重回历史高位。分市场来看,沪市融资余额为10217.92亿元,深市融资余额为9838.97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为65.1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此前仅有2015年5月20日至2015年7月1日融资余额超过2万亿元,当前融资余额较2015年6月18日的历史峰值22666.35亿元,仍相差2544.35亿元。

与历史高位区间相比,本轮融资余额的增长主要有资金流向具有基本面支撑的科技赛道、杠杆水平更加健康、市场估值在合理区间、监管精准施策防风险四大特点。这些特点表明,本轮融资资金流入相比2015年更加理性,市场成熟度明显提升,更可能对本轮行情形成有力支撑。

特点一:加仓个股基本面有支撑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6月23日以来,4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均超过180亿元,分别为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行业,代表了半导体、创新药、算力、新能源等科技赛道。

从个股来看,算力龙头新易盛获融资净买入33.56亿元,居首;医药龙头药明康德、锂电龙头宁德时代等获融资净买入均在10亿元以上。

本轮融资资金持续加仓的科技股普遍具备高成长特点,资金流向高度契合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主线。数据显示,6月23日以来融资净买入超5亿元的81股中,27股近5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新易盛、宁德时代、长盈精密等各行业龙头,反映出资金更加聚焦基本面,向业绩确定性倾斜。

相比之下,2015年历史峰值期间融资资金更偏向于金融板块。在2015年2月25日至6月19日的连续17周(创历史最长纪录)融资余额增长期间,金融股成为融资资金涌入的核心目标,中国平安获融资净买入金额达到216.84亿元,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均位于净买入金额前五。此外,追逐中小盘题材股也是2015年融资资金的显著特征,2月25日至6月19日期间共有80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超过25%,超五成个股行情启动前市值不足百亿元。

特点二:杠杆水平更加健康

目前融资余额持续接近历史高位,但杠杆率明显降低,整体风险处于可控区间。

截至8月11日,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2.29%,低于今年以来均值2.33%,较2015年历史峰值4.72%更是明显降低。

分行业来看,数据显示,8月11日,按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来看,超过或接近3%的仅有计算机、有色金属两个行业。相比之下,历史最高点的2015年6月18日,按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来看,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电子、传媒行业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均在5%以上,其中非银金融行业达到7.33%。

从融资活跃度来看,6月23日以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在8.48%至10.84%区间波动,与年内均值9.11%相对持平,而2015年快速增长期间这一比例持续超过15%,当前杠杆资金对市场的参与度有限,投资者更加理性。

此外,融资集中度显著改善。6月23日以来,开通融资融券业务的超3700股中,仅有6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超过20%,其中最高的迪威尔为22.19%,未出现极端集中现象。而2015年2月25日至6月19日期间,507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超过20%,约占当时融资融券标的股总数的六成。个股极端案例频现,力生制药、中鼎股份、*ST金刚、锦富技术4股达到30%以上,杠杆资金参与度较大。

特点三:市场估值在合理区间

从市场估值方面来看,本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期间,A股市场估值仅有小幅度提升。按整体法计算,6月23日至8月11日期间,全部A股滚动市盈率由19.72倍增长至20.81倍,提升仅为5.53%,这与2015年形成鲜明对比。在滚动市盈率增长最快的2015年2月25日至6月19日期间,滚动市盈率最低为18.45倍,最高达到31.91倍,提升幅度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开通两融业务的标的股估值较全部A股更低,截至8月11日为19.16倍,低于全部A股的20.81倍。

分板块来看,市场核心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截至8月11日,沪深300板块滚动市盈率为13.3倍,处于近十年的71.58%分位,股息率2.79%,显示权益资产性价比突出。杠杆资金涌入的电子、计算机等成长板块滚动市盈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88.95倍、57.98倍,根据预测估值,以最新收盘价计算,两个行业2025年预测市盈率将分别为81.5倍、45.5倍,随着盈利增长,行业估值有望持续回落至健康区间。

特点四:监管精准施策防风险

两融业务是投资者加杠杆参与股市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持续对两融业务实施系统性改革,旨在防范风险、提升市场公平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看,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暂停转融券业务、禁止ST板块个股纳入融资标的、禁止限售股出借等措施,从源头遏制高风险交易行为,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在交易行为规范方面,实施禁止利用融券进行日内回转交易、将两融行为纳入合规评价体系、限制融资偿还融券负债等规定,减少非理性交易对市场定价的干扰。

在监管框架完善与制度重构方面,推进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强两融风险监测、建立标准化统计指引等工作。

在市场发展引导方面,通过优化融资杠杆机制、扩大标的股票范围等方式,引导融资资金规模健康扩张。

从改革效果来看,在政策精准调控指引下,两融业务转变为现在的“质量优先”增长,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机构看法:市场成熟度显著提升

多家机构在研报中表达了对本次融资余额增长的看法,总体来看,机构认为目前融资资金的市场参与度并不高,市场成熟度明显提升,杠杆资金仍有更多的参与空间,有望继续为市场提供增量。

富国基金认为,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回巅峰水位,资金持续进场。在股市调整期间,两融余额下降并不明显;而当两融回升时,对股市的支撑力度大幅提升。这背后是杠杆结构优化、资金理性布局与市场健康度的全面提升,杠杆资金正从投机博弈工具转变为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渠道,标志着A股市场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东兴证券认为,随着国家促进内需增长、提振消费、鼓励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项举措未来逐步落地,提振投资者信心。投资者信心的改善会逐步体现在交易活跃度(成交量)和加杠杆的积极性(两融余额)等核心市场指标的积极变化中,证券行业业绩有望随之显著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