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重庆街头,一碗热腾腾的豌杂面端上来,香气扑鼻,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朱儿面馆总店,曾经是这城里豌杂面的“王者”,老食客提起它,眼睛都放光。可如今,这碗面的味道,还能让人回味无穷吗?
朱儿面馆,名字在重庆无人不知。早年间,老板朱儿凭着一手绝活,把豌杂面做到了顶尖。面条筋道,豌豆软糯,杂酱香浓,吃一口满嘴留香。那时候,店里天天排长队,食客挤破头也要尝一口。如今,朱儿退居幕后,二代掌厨接手,店面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多了,味道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总店的招牌还能不能打?
走进总店,店面不大,桌椅摆得满满当当。点一碗招牌豌杂面,端上来一看,卖相还行。面条是粗棍棍的那种,吃起来有嚼劲,不软不硬刚刚好。豌豆煮得软糯,出沙的那种,壳和肉没分开,看着挺舒服。可杂酱呢?用的夹子肉,颗粒大,摆盘好看,但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肉香不够浓,嚼着也没啥惊喜,像是少了灵魂。
辣味和麻味在嘴里有点感觉,但香气不够抓人。豌豆的香、肉的香、酱的香、椒的香,都像是跑远了,抓不住。食客吃着,心里难免嘀咕:这还是当年那个让人舔碗的朱儿豌杂面吗?老顾客小李说,他小时候吃朱儿面,香得能把人魂儿勾走。现在呢?吃完就觉得差点意思,少了那股让人满足的劲儿。
说到杂酱,肉的新鲜度很关键。朱儿总店的肉,炒得还行,但感觉没那么新鲜。肉块大小也一般,嚼起来不够过瘾。想让肉香更突出,肉得新鲜,火候得精准,更新得勤快。豌豆和辣椒的香气也一样,煮得不好,香味就散了。总店的师傅,手艺传承了老朱的几分,但总觉得少了点火候。
面条端上来,旁边还配了点莴笋叶。想法是好的,可这莴笋叶整根放着,拌都拌不开。面和菜分开,味道没融到一起,吃着有点别扭。粗面条虽然有嚼劲,但也盖住了杂酱的味道。想让杂酱更出彩,要么肉颗粒再大点,要么多放点酱。油倒是控得不错,碗底没剩多少,吃完不腻。
对比之下,另一家老牌面馆冉奎的牛肉面也有自己的问题。牛肉的味道没以前浓,肉质也差了点,好在调味还行,勉强能吃。朱儿二代的豌杂面,感觉有点像“老将出马,力不从心”。曾经的辉煌还在,但现在的味道,很难让人专程跑一趟。
重庆人对豌杂面有种特殊的感情。这碗面,不只是饭桌上的一道菜,更是小时候的记忆。放学路上,端一碗热面,辣得满头汗,那感觉才叫痛快。如今的朱儿面馆,像是家里的老物件,看着亲切,用着却有点不顺手。食客们吃着,心里总想着当年的味道。
数据上,朱儿面馆的分店已经开了十几家,遍布重庆各区。总店的客流量依然不小,每天能卖出几百碗面。可网上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说味道还行,性价比高;也有人觉得不如从前,失望而归。评分网站上,总店的平均分在3.5星左右,算不上顶尖,但也不差。
吃碗面,就像跟老朋友聊天。朱儿面馆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但时间一长,朋友也会变。总店还在努力守住招牌,可味道这东西,最难复制。二代掌厨想撑起老招牌,手艺得再磨,味道得再调。重庆的豌杂面江湖,永远不缺好手。朱儿面馆要想继续当“老大”,得拿出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