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篮球少年胸闷倒地,检查次次正常,换科室揭开真相

2025-07-28 17:01:04
18283

17岁的徐子宁,江苏的篮球少年,正拼尽全力为全国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做准备,却在训练场上被一阵阵胸闷压得喘不过气。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早上五点半跑步,晚上十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球馆,早餐啃能量棒,晚饭只有饭团配牛奶,生活被高强度训练塞满,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可谁也没想到,这份拼劲却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4月17日晚上,队内对抗赛刚结束,徐子宁在体能房拉伸时,胸口突然像被什么堵住,闷得让人发慌。他试着深呼吸,却感觉气吸不进去,像有人轻轻按着他的心口。他以为是累过头了,靠墙歇了会儿,感觉好点就继续练,没太当回事。可没过几天,这种胸闷越来越频繁,尤其在高强度训练后,坐下休息时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呼吸怎么都顺不下来。

三天后,体测结束,徐子宁坐在场边看视频,胸口又传来那种压迫感,像火在烧。他想站起来缓缓,可那股闷劲从胃口窜到胸膛,紧接着左胸到肩膀一阵钝痛,疼得他额头冒冷汗,手指发抖。他咬牙喊了声“哎呦”,队友赶紧把他送去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也没问题,血压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医生听了他每天高强度训练、饮食凑合的情况,怀疑是肌肉痉挛导致的胸闷,建议他调整饮食和休息。

徐子宁听从建议,开始规律吃饭,停掉功能饮料,训练后认真拉伸,还用助眠音乐帮自己早睡。可刚适应没几天,5月28日下午,折返跑加练又让他崩溃。五趟跑下来,他腿重得像灌了铅,背部发热,耳边嗡嗡作响。拉伸时,胸口突然像被堵住,呼吸卡在半路,脖子也绷得生疼。他想喝口水缓一缓,可刚抓起水瓶,胸口像被锤子砸中,心跳乱得像擂鼓,整个人晃了一下,瘫倒在地。

队友吓坏了,赶紧叫来队医,120急救车火速把他送进医院。可检查结果还是正常:心电图、彩超、血压,一切没问题。徐子宁坐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声音虚弱地说:“我真的喘不上气,感觉整个人要塌了。”他父母赶到医院,看到儿子这样,心疼得说不出话,父亲眉头皱得像拧紧的绳子。医生沉默片刻,建议做冠状动脉CT,看看心脏供血有没有问题。结果出来,血管通畅,毫无异常。

医生没放弃,又安排了甲状腺功能、血电解质和胸部CT检查,想看看是不是肺部或内分泌有问题。结果还是全正常。徐子宁的父亲攥紧拳头,母亲急得声音发抖:“怎么可能都正常?他都晕倒两次了!”医生也很无奈,建议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每一次跳动。徐子宁带着仪器,胸前贴满电极,连睡觉都不敢翻身,盼着机器能抓住点线索。可结果出来,还是没查到任何异常,医生都忍不住说:“你的心脏像教科书一样标准。”

父母终于忍不住了。母亲眼圈发红:“我儿子三次送急诊,每次都喘不过气,你们查不出问题,是不是漏了什么?”父亲更直接,拍着桌子说:“标准?标准是我儿子训练到一半倒地上?那天他晕在球馆门口,我们吓得以为他心脏出事了!你们查了一圈,耽误他比赛不说,问题在哪儿都说不清!”病房的气氛瞬间绷紧,徐子宁低头不语,嗓子像被堵住。

就在医生一筹莫展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教授意外出现在病房。她本来在省医院讲完课要走,听说这个病例后立刻赶来。韩院士是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救过无数心梗患者。她没急着说话,先听主治医生汇报了全部检查经过,然后走到徐子宁床前,细细问起每次发作的细节:吃什么了?训练时做了什么动作?哪种姿势会更难受?徐子宁回忆着,提到俯卧撑和投篮急停后胸前会有刺痛,韩院士眉头越皱越紧。

几小时后,新检查结果送到她手上。韩院士翻到第三页时,眼神一沉。她走到徐子宁身边,轻轻按住他胸前某个位置,徐子宁瞬间脸色大变,疼得缩了一下身子,冷汗直冒。她终于开口:“找到了,肋软骨炎。”她指着那块地方说:“第五肋软骨,靠近胸骨,这儿发炎会牵扯神经,疼起来跟心绞痛似的,还会让人喘不上气,尤其你这种高强度运动的年轻人,最容易得。”

韩院士解释,徐子宁每天投篮、冲刺,胸廓肌肉和软骨反复受力,久了就发炎,压迫神经,引发胸闷和晕厥。症状跟心脏病太像,普通检查又查不出来,所以之前都走错了方向。她问徐子宁:“最近做俯卧撑或躺下时,有没有胸前刺痛?”徐子宁点头,回忆起好几次训练后那种感觉。韩院士说:“这就是为什么你深呼吸或弯腰时最难受。这种病不严重,但疼起来吓人,尤其你累得不行又没好好恢复,症状就更明显。”

徐子宁的母亲听完,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晕倒那么多次,就是因为这个?”韩院士点头:“对,炎症刺激神经,加上疲劳和压力,心率会失常,严重时会晕倒。最麻烦的是,误以为是心脏病,反而耽误治疗。”她立刻安排停止高强度训练,给徐子宁开了理疗和抗炎药,叮嘱调整姿势和作息。几天后,徐子宁转到康复科,每天热敷、拉伸,胸闷慢慢少了,晚上也能睡踏实了。

出院前,韩院士来查房,徐子宁站起身,眼神真诚地说:“谢谢您。”她笑了笑,拍拍他肩膀:“你这年纪,拼是好事,但身体不是铁打的。给它点休息时间,才能撑你走得更远。”她叮嘱他回去后别急着上强度,先把身体养好,再站上赛场。徐子宁点点头,心里像卸下块大石头。

这事让人感慨,年轻人拼梦想的样子让人佩服,可身体的信号不能忽视。徐子宁的经历也提醒我们,健康不是小事,哪怕是小炎症,也能让人吓出一身冷汗。你说,这么拼的少年,是不是也该多听听身体的声音?以后我们是不是也该在忙碌中,给自己留点喘气的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