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滴酱油,就能让血压飙升?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抛出个重磅消息:少吃酱油和味精,血压可能真会降下来!这可不是段子,而是实打实的科学发现,背后还有一大堆数据撑腰。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酱油和味精,家家户户厨房里都少不了。炒菜时来一勺酱油,汤里撒点味精,饭菜立马香得让人流口水。可哈工大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却发现,这两样调料可能是血压的“隐形推手”。他们研究了3478名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发现常吃酱油和味精的人,高血压的概率比不吃的人高了快两倍。这数据一出,着实让人捏把汗。
别小看那一勺酱油。100毫升普通酱油含钠量高达6600毫克,而咱们每天的钠摄入量最好别超过2000毫克。算算账,一盘红烧肉下肚,钠可能就超标了。味精也好不到哪去,100克味精的钠含量更是吓人,高达12000毫克。每天饭菜里加一点,时间长了,血压想不升高都难。
为啥钠多了血压就高?道理其实不复杂。钠会让身体留住更多水,血液量增加,心脏得更卖力地泵血,血压自然就上去了。这就像水管里水太多,压力肯定大。时间一长,血管还可能变硬,血压问题就更严重了。世界卫生组织早说了,少吃钠是防高血压最直接的招。
说个真事,河北邢台的刘大爷,63岁,退休前是老师。他爱吃咸菜、酱牛肉,炒菜还非得加味精才觉得香。每年体检,血压都在140/95毫米汞柱左右,医生劝他吃药,他总觉得“没事”。后来,他听医生建议,改吃清淡饮食,酱油换成低钠的,味精直接戒了。三个月后复查,血压稳稳降到125/85毫米汞柱,医生都夸他改得好。
这不是个例。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也发现,高血压患者停用酱油、味精后,血压平均能降8到10毫米汞柱。有些人甚至不用吃药,血压也能回到正常范围。中国人吃饭,调料用得多,平均每天钠摄入量达到5000毫克,远超健康标准。酱油、味精、火锅底料,这些都是“钠大户”。
国外也有例子。日本从2010年开始推“减盐计划”,酱油、味噌都得降钠含量,还号召大家吃得清淡点。十年下来,日本人的平均血压降了5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少了12%。这说明啥?少吃点高钠调料,血压真能稳住。
有人说,酱油味精一停,菜不香了咋办?其实,清淡不等于没味道。姜、蒜、洋葱、花椒、香菜,这些天然香料都能让菜好吃。加点陈皮、八角,香味扑鼻,谁还惦记酱油?低钠酱油、醋、柠檬汁也能帮忙提味,钠摄入少一大半。学会看食品标签,选低钠的调料,身体负担小多了。
还有个小诀窍:慢慢适应清淡口味。刚开始可能觉得菜淡得没劲,但坚持两三周,味蕾就习惯了。以前的重口味吃起来反倒觉得齁咸。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酱油别超过10毫升,盐别超过5克。照着这个标准来,血压慢慢就稳了。
这事还没完。酱油味精的“威力”摆在这,你打算咋办?是继续重口味,还是试试清淡饮食?健康这东西,选对了路,未来十年二十年都能少操心。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