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9日早晨,天天财经分别点开淘宝闪购、美团外卖和京东外卖的页面。尽管三家平台还在发放满减券,但力度明显不及前两个周末。
美团方面,“0元奶茶”、“免单券”已经消失无踪,仅可领取小吃兑换券等小额优惠,这与一周前的“疯狂星期六”形成鲜明对比——上周六,美团以1.5亿日订单量刷新纪录,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天至少2000万单是涉及“0元券”的订单。
上周,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还接受晚点采访,称“我们本来不想卷,我们是被动卷入。”
淘宝闪购方面,周六派发了188元大券包,但优惠力度已经缩减,最大力度的券为早餐外卖券“满20元-10元”。约谈当日,淘宝、饿了么分别转发了北京电子商务协会今日早间发布的《共建即时零售健康发展生态倡议书》,响应协会号召。
京东是最早主动踩刹车的一方。上个星期六,其仅仅拿出了10万份16.18元的小龙虾意思了一下。据晚点LatePost报道,7月12日,京东的外卖订单量为1000万多单,较峰值期2500万单减少了大半。
尽管即时零售混战按下了暂停键,但通过此商战,也让美团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生态逻辑。
需要强调的是,这场混战让美团难受的对手不是饿了么,毕竟饿了么和美团战术趋同,饿了么被美团压制多年。让美团难受的是京东的突然出牌,还不知道京东突然出什么牌。
7月16日,《京东黑板报》发出一则公告,称将投入20亿为全职骑手谋福利,不仅缴纳五险一金提供防寒暑补贴,还拿出了15万辆炫酷二轮车奖励骑手。就此,有网友直言,“在拉拢兄弟这方面,兴哥哪有强哥强。”
图片来源于:京东黑板报
更让美团难受的是,当大家都盯上即时零售时,目前还有至少两家未下场的巨头。
变数很多。
几天前,王莆中首次接受了晚点LatePost专访,晚点问:“对于美团而言,怎么算赢,怎么算输呢?”王莆中以一战做比喻:“赢家不是在场的人,这是最差的结果。”
截图来源于:晚点LatePost
即时零售是巨头们走向超级巨头的必争之地,留给美团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一、京东必须做外卖
在接受晚点采访时,王莆中表示,“刘强东之前说他们外卖只想赚5%,大哥,从来没人能在餐饮外卖上能赚到5%。”这句话随后被晚点删除。
图源:晚点LatePost
王莆中的意思很明显,主打一个劝退:“外卖这个生意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美好”,你们进来也捞不到多大的利润。
作为刚入局者,百分之几的利润其实是后话了。当务之急是,京东必须大张旗鼓地干外卖了,因为即时零售已经在侵蚀电商的基本盘了。
续费4年的京东Plus会员林轩轩告诉天天财经:“养猫六七年了,就拿买猫粮这件事儿来说,最开始基本在淘宝和拼多多买,一买就是四五包囤着,哪个渠道价格合适去哪个渠道买。后来不想囤猫粮了,就去京东自营买,一般都是次日达比较快。翻了下购买记录,2022年-2024年上半年,猫粮基本都是在品牌方的京东自营店购入的。后面我发现,在美团上买猫粮又快又便宜,有时候各种券整完,比电商凑单还便宜,一次买一袋,不用囤货还很快,一小时就送来了。这无形中培养了我的用户习惯,一想到买猫粮,就直接打开外卖软件了。”
图源:林轩轩提供的订单截图,前两张为京东购买截图,后两张为美团外卖截图
林轩轩阐述的购买渠道变化,直指用户痛点:1、要快;2、不用囤货;3、要便宜。这也是在即时零售领域更加成熟的App被用户高频打开的重要原因。
因此,京东必须做外卖。不做外卖,就会有越来越多像林轩轩一样的用户,从电商流失,涌入外卖平台。而做了外卖,不仅填补了外卖这一场景的空缺,还建立了一个用户高频打开京东App的流量入口。
年初,刘强东在内部分享会上直言:“来京东点外卖的消费者有40%会去买京东商城的电商产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效果也在显现。根据据艾瑞在6月发布的数据,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约有45%的市场占有率,与美团、饿了么共同构建起“三足鼎立”的行业新格局。
据东财,京东外卖成功吸引了近1700万新用户注册,并唤醒了4100万沉睡用户。对于这些通过外卖拉来的新用户,京东的有效转化率约为32%,即有约三分之一的新用户在商城发生后续消费。
二、淘宝必须借流量
同为电商巨头,理解了京东,就不难理解淘宝。淘宝也需要通过高频的流量入口赢得用户,甚至比京东更为迫切。
过去几年,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和抖音的兴趣电商打破了电商格局。据高盛报告显示,2022年,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下降至44%左右,较2019年的66%下降22个百分点,电商基本盘承压。
京东在外卖领域的搅局成绩,让阿里看到了即时零售和电商放在一个盘子里的势能。即时零售被视为重新提振流量和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好在,阿里手里已经有饿了么这一筹码,也让这件事做起来更容易。
6月23日,阿里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由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蒋凡统一管理。这一整合使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与淘宝闪购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远场电商到近场零售的全场景覆盖。
在此布局下,淘宝闪购上线仅两个月,日订单量已突破6000万单。最近两次的“疯狂星期六”冲单,也保持住了日订单量8000万单。
事实上,阿里给即时零售倾斜的资源,远不止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系App也在集中发力。李盛告诉天天财经,“去年点外卖,饿了么和美团领券包需要专门单独花钱。今年券多的根本用不完,88VIP送的饿了么券都用不上。”
天天财经也尝试分别在两个周内工作日(非冲单时期)打开美团和饿了么测试点单,同一个品牌同样的商品,淘宝闪购要比美团给的补贴力度更大。
图源:美团和饿了么消费结算页面,左为饿了么,右为美团
图源:美团和淘宝闪购消费结算页面,左为美团,右为淘宝闪购
可以看出,作为进攻方,淘宝闪购在这次零售战中的投入是持续性的。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这段时间一定会双向比较。
三、抢用户心智,留给美团的时间不多了
美团正站在一场前所未有的防御战的中心。这场由京东点燃、淘宝加码的即时零售混战,其烈度和广度远超美团过往与饿了么的缠斗。王莆中那句“我们是被动卷入”也尽显美团的无奈与压力。
王兴“不惜代价赢得竞争”的决心,反映了美团已无退路。守住7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餐饮基本盘是底线,但仅仅守住是远远不够的。京东的“引流转化”和淘宝的“生态融合”都在开辟美团相对薄弱的第二战场——高频场景下的综合商品零售。
美团的核心困境在于当下守城成本的高昂、核心资源遭到分流以及新业务承压。
最主要的是,随着京东和淘宝的猛攻,竞争早已超越餐饮外卖,扩展到生鲜、商超、医药、3C数码、宠物用品、美妆等全品类。这是京东、淘宝的核心优势领域,也是美团必须突破的瓶颈。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一站式即时满足”的需求,谁就能赢得未来。
留给美团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其需要加速构建更强大的零售供应链和深化与非餐饮商家的合作,以形成生态闭环。在争夺用户心智方面,谁能让用户在需要“快”时第一个想到自己,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补贴是手段,但最终依靠的是可靠的履约、丰富的供给、优质的商品和顺畅的体验。
接下来,美团需要在激烈的消耗战中,迅速找到平衡点:既要维持单量优势和骑手运力稳定,又要控制补贴成本;既要巩固餐饮外卖基本盘,又要加速突破综合商品零售的瓶颈,构建起足以抗衡京东供应链和淘宝生态的“万物到家”护城河。同时,还要警惕抖音、拼多多等潜在巨头的突袭。
一言以蔽之,补贴大战不可持续。最终的赢家需要在规模效应、技术驱动、供应链效率、骑手管理等方面建立真正的壁垒。
结语:
这场即时零售之战,早已不是简单的“外卖”之争,而是关乎未来“超级生态”主导权的关键战役。美团能否在巨头环伺、成本高企、时间紧迫的多重压力下成功转型并守住城池,将决定其能否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真正跃升为“超级零售巨头”。
变数丛生,每一步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