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边惠宗:十年一遇的新牛市行情可能要来了

2025-08-11 19:00:03
15464

8月以来,沪指等指数继续强势突破,连创新高,很多板块与个股都纷纷走出牛市行情。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踏准牛市的节奏?又怎么把握龙头股的低位起涨点?围绕上述话题,笔者时隔多日再度与边惠宗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对话边惠宗:十年一遇的新牛市行情可能要来了

边惠宗,知名投资人,精研股市数十年,擅长技术分析和系统化交易,大资金实盘交易经验丰富,对市场有独到、深入的分析与研判。精准在去年“9·24”前、今年“4·7”后等多个关键位置提示了市场的重大拐点,并前瞻性地捕捉到AI、算力、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军工 等主流题材的启动点机会。那么,边惠宗是如何做到的?在今天的内容里,其就最新“剧透”了独家的低位选牛股秘籍,可见文中“彩蛋”~ 

无需担心市场行情

结构性轮动行情还将延续

主持人:先聊聊最近的市场吧,在咱们6月初的对话中您提到“新一轮大级别行情,有望在下半年重启”,后面的市场也非常配合,6月下旬~7月底随即就迎来了一轮强势上涨。现在,怎么再来看这个市场?  

边惠宗:4月7日,我的“市场广度”读数测试下限,这是抄底的信号,屡试不爽。随后就是震荡上行,到目前总市值已经突破了去年10月8日的水平了,总市值过高,但量能没过,说明当前的筹码稳定性显著强于去年“9·24”那轮,因为大家都认同牛市行情了,尤其是机构,不是总想着高位兑现了。10年周期架构的循环,包括当前的“AI+”都可以类比10年前的“互联网+”,宏观和产业迭代升级背景都比较相似。所以,你用2015年的行情去类比当前是可以的,只不过结构性要比10年前更明显,因为5000多只个股和2000只的时代并不能相提并论。 

这轮科技我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牛,旗帜是产业趋势+自主可控趋势下的科技成长,最有利的因素就是“国运”来了,除了卡脖子的半导体环节在逐渐跑通,同时你可以通过DeepSeek、军贸、新质生产力等都能体会到“国运”确实来了,这是最大的有利因素。如果“反内卷”落地起效后,盈利环境则会整体改观,行情自然能反馈这些而上行。 

主持人:从技术上说,现在的指数稍微一调整就很快收回是牛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怎么通过量价关系的配合来研判这轮行情的持续性或强度? 

边惠宗:量和价本身也遵循反身性原理,价涨了资金就更愿意做多追买,所以有时就出现量滚量(量增价涨)的上涨。但前提是场外得有足够多的资金。我们可以通过“9·24”行情探测到场外有足够的潜在买盘(储蓄搬家),但这轮行情爆发性不够,是因为“赚钱效应—增量进场—更大的赚钱效应”这个正反馈不显著,这段时间机构增量比较有限,未来更多是要新来一轮储蓄搬家。而信号就是要等美联储降息开启,届时一轮“水牛”行情就容易展开。 

市场广度和强度往往是一体两面的,行情强度(动量)强,往往市场广度也大。事实上,很多个股包括北交所的还在3200点的位置,所以不用担心行情的问题,结构性轮动是要延续行情的。北交所行情不来,小池水都没有,说明“水牛”还在路上,不用担心行情的持续性或者潜力。 

主持人:沪指最近一直连创新高,接下来还有2024年10月的3674.40点、2021年多次触顶回落的3730点附近等几个锚定点位。除了“降息”,还有哪些因素会推动指数突破前高?  

边惠宗:目前上证主要是搭台的作用,进攻的还是看科创和北证,这些不发力,那就是震荡。当前全A的盈利驱动还不够,增量也不显著,所以只能是结构性的,各个板块轮番完成突破,这是存量资金发挥最大效率的最优解。等新一轮赚钱效应上来后,价值风格尤其是非银和中字头补涨发力,才能使大盘再上一台阶,有效完成对3730点的突破。 

锁定底部起爆点与“水牛”超额机会

主持人:您用低位起爆点的模式挖掘了很多牛股,像创新药中的热景生物、益方生物等;算力股仕佳光子等,它们总是在新高后还有新高。您是怎么挖掘的?又怎么来研判这类标的会继续创新高,或已经触顶了?  

边惠宗:创新药的牛股都是在《边学边做》低位起爆模式中发掘的。业绩驱动+高弹性的仕佳光子是在【交流会】底部发掘的,在业绩断层信号时确认起爆进入主升,所谓主升就是阶段或中期强趋势,从反转交易进入趋势交易那就简单了,趋势跟踪就可以了。当然了,跟踪策略有多种,最好的是基于波动率轨道的跟踪。所以,趋势交易我很好预测它,不如机械式的让行情自己去发展它自己。有些趋势为了防止被短期噪音触发离场信号,我往往参考周线级别的波动率跟踪策略,比如到目前为止,仕佳光子、慧辰股份等都很好的维持在周线级别的趋势跟踪范围内。 

反转交易难因为你不好把握胜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操,我发现结合“双重动量”及波动率突破等算法的模式胜率最高。反正交易的优势是赔率高,尤其是基于产业和公司强逻辑的,而这类公司在启动早期都有明显的异动和相对动量特征,所以我研究的反转交易案例很多都发展成了大牛股。 

主持人:又怎么研判一个板块的相对高位或低位? 

边惠宗:高与低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比如,一季度的光通信经过中期腰斩的下跌后,加之估值匹配度非常好,很显然是低位!但那时候资金都抱团机器人了,光通信无人问津。 

高与低的量化标准中,我有一个是交易拥挤度,说白了就是该买的都买了,这时候就是高了。比如2月底、3月初的人形机器人,如果用板块广度的角度看,也同样可以得出高低的答案,当板块的市场广度到达上限阈值并且后续背离不能站上上限了,这就是板块见顶了。我的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有量化的指标可以直接定义。 

有些趋势你看着高,但如果交易拥挤度还没到触及高的阈值,那你说它高就是主观的,这时候往往我会用回档策略来跟踪。 

主持人:对于赔率(潜在回报与潜在亏损比例)和概率,怎么才能找到这类两者兼顾的机会? 

边惠宗:这是高赔率和高胜率最优解的问题,有没有最优,一定是有最优的。经过我多年的经验,最优解出现在低位(底部)起爆点—经过充分下跌、调整、整固后的特定攻击时刻。这个时刻有些是悄悄展开的,举个例子,去年挖热景生物、三生国健时,当时创新药还没成为热点,这属于穿越型的起爆。有些是伴随催化(产业、公司面)的,比如4月业绩催化的仕佳光子,还有6月的军贸股长城军工等。 

最优解并非只存在于起爆点策略中,回档策略同样也是一种最优解。因为回档策略的止损(赔率)很好设定,也就是你事先能规划好亏损幅度,因为你买在的是支撑位,如果涨上去,甚至能延续之前的突破和主升结构,那么盈利空间也是比较大的,回档策略一般的盈亏比也要在3:1之上。 

从板块角度讲,如果板块的胜率很高,这时候你不要做大市值个股了,要做高赔率的中小市值。这也是兼顾胜率和赔率的例子。 

在配置上,从因子角度看,玩杠铃策略(低波红利+高波小市值)在当前这个阶段我认为就不是最优解,微盘+中盘(价值&成长)才能在牛市中体现赔率的进攻性,因为有牛市这个大环境提供了胜率的保护,就不要总玩红利避险了。很多非AI中盘像之前的赛道股,只要“反内卷”起效,那么就是困境反转,从当前“脚脖子”的位置看,同样有较高的赔率。 

“彩蛋”来了,下一只低位起爆点的牛股机会怎么捕捉? 

今天(8月11日)盘后,边惠宗对此有最新全面的视频内容讲解,并“剧透”了捕捉起爆点牛股的核心启动信号,且重点分析了接下来仍具有高弹性机会的几大核心主题。

牛市中关注

 “产业趋势+政策支持”核心逻辑

主持人:下面咱接着聊机会。您最近重点聊的AI走势非常强,提到的很多案例都成了牛股。但很多朋友经常抓不住龙头股。能给大家聊聊,投资AI有哪些诀窍吗?  

边惠宗:炒作都是从辨识度高的平台到细分龙头,然后再不断深挖有预期的,因为市场认知是不断提升的,所以2年之前刚炒AI时,海天瑞声、科大讯飞这些标杆股最先炒。算力从光通信、GPU开始炒,我在去年5月【交流会】研究寒武纪时,是先从走势异动发现的,那时候市面还没有什么订单预期,但走势上出现了“双重动量”特征,这说明有资金提前埋伏进去了。也就是说,我的投资交易体系,往往是自下而上,最先从走势模式上锁定一个齿轮,然后再去进行逻辑匹配和验证另一个基本面齿轮,如果这两个齿轮能咬合上,那就确定胜率了。因为位置低,所以只要涨,这些都是能获得很大赔率空间的。 

主持人:之前很强的创新药最近有些分化,怎么看后面的机会?  

边惠宗:创新药热门靶点都炒了,BD潜力股也基本都兑现了,后续要看中报后业绩动能的验证情况。重点我想去看相对低位的医疗器械、AI医药医疗以及北交所一些医药标的,总之我认为创新药靠情绪驱动的阶段过去了。

主持人:军工的热度一直在线,咱之前也聊了很多次了。军工板块的β机会是跨年级别的吗?  

边惠宗:军工不像其它产业,景气与否是很好通过订单、合同负债等其它端倪发现的。我在【交流会】跟大家研究过一个远火惯导龙头,当时还是ST,但我通过订单和产业补量逻辑,基本确认能摘帽,回头看确实是这么回事。我在今年初,就说过军工的三个核心逻辑:“十四五”补量+军贸+“十五五”增量,当然后来又有了“9·3”阅兵催化,军工今年业绩大反转,加之军工本身又有高β属性,所以行情就比较大也有持续性。如果从跨年的角度看,一方面是2025年业绩是逐季向好,这保证了每个财报窗口期都有行情。另外,后续还会炒“十五五”增量逻辑,总体看到2026年初(2025年年报窗口),这些因素能保证军工行情的持续。 

主持人:业绩驱动是您的一个重要选股逻辑。能聊聊怎么从业绩项挖掘有更高确定性的强势股吗?  

边惠宗:除了看业绩增长的动量,更要看业绩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持续性。业绩拐点,有些股可从环比数据时序变动来找先行信号。由于我研究成长股较多,所以特别重视营收增速,在成长早期尤为重要。业绩增长质量,你要看哪些业务在贡献动能,最好是要那些毛利更高的新品业务贡献业绩的,也就说盈利结构改善好的。还要结合产业趋势、竞争壁垒,有的还要从自主可控空间等方面去考量。 

我比较重视一季报,一季报基本能预测中报了。三季报距离年报的空档期比较长,所以主题交易有比较大发挥的空间。哪个财报窗口都有业绩驱动的牛股出来,还是重点要看产业逻辑和市场情绪。 

主持人:现在的市场中既有长线机会也有短线效应。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做到长期机会与中短期轮动机会的结合? 

边惠宗:每轮牛市都有主旋律,都有旗帜,但一般跑不出“产业趋势+政策支持”这个范畴。最大的产业趋势是AI,AI的业绩排头兵是在算力,这个在前两年我就坚定锚定了这块,因为算力是指数型增长的。未来应用落地、智能体爆发,会反推新一轮飞轮效应,算力还会再上一个量级,算力的业绩能见度高,也是我在一季度机构砍仓光通信时,在【交流会】跟大家强调的仕佳光子、源杰科技等。所以你不要在纷杂的轮动中迷失主要方向,不要捡芝麻丢西瓜。AI最大的硬件落地在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我想如果想在轮动中动态均衡化,可以通过AI算力、AI应用、人形机器人这三方面轮动,甚至AI应用又可以在智能体和垂类应用(偏软件方面)与端侧硬件(比如AI眼镜、AI手机等)间进行动态均衡。 

主持人:最后,也给咱们的粉丝读者朋友一点投资建议呗。 

边惠宗:首先,不要盲目上杠杆,尤其是高拥挤热门方面不要盲目上仓位,要保证不出现大的牛灾。其次,要有高景气AI尤其是AI算力的配置仓,这是贯穿牛市的主基调,也要有牛市进攻品种,不要总想绕开这些去埋伏一些冷门。再次,业绩驱动头寸要高于纯题材头寸。最后,不要总玩追涨和趋势,学会逆向思考。总之,顺应大趋势(锚定产业趋势和牛市进攻),系好安全带(配置和风控/资管),坐到站(牛市顶)。 

主持人:聊的非常透彻,感谢边惠宗,咱们择期再见。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