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条产业链火力全开,山东工业猛增7.7%,背后秘密是什么?

2025-08-11 11:00:05
15242

山东的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这不是普通的忙碌,而是19条标志性产业链在发力,汽车、铁路、电子产品生产线火力全开。今年上半年,这些行业的产值蹭蹭上涨,汽车涨了16.2%,铁路船舶21.1%,电子更是高达21.9%。山东正靠着“链长制”,把企业拧成一股绳,冲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高度。

走进滨州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满是风电设备的零件,底座、轮毂一件件被打造出来。这家企业是风电装备产业链的“链主”,地位不一般。副总经理张振强说,他们靠着核心技术,吸引了一堆上下游企业来落户,建起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现在,风电产品85%以上都能在基地里搞定,效率高得惊人。

山东省工信厅的王茂庆透露,19条产业链覆盖了人工智能、新能源、医药、纺织等多个领域,全省超3.6万家企业加入,占了九成以上。为了让更多企业“卡位入链”,山东出台了20多项支持政策,比如人工智能赋能、元宇宙创新,还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给力,企业自然干劲十足。

烟台福山区最近办了一场汽车产业链对接会,热闹得像集市。潍柴弗迪和潍柴新能源的负责人直接抛出需求清单,30多家零部件企业立马围上来,交换名片,谈合作。福山园管委会的张洪瑶说,这种面对面的对接方式很新颖,能让上下游企业快速“牵手”,省时省力。

山东的计划更大,全年要办30场省级对接活动,各市还会再搞600场,服务10万多家中小企业。企业抱团取暖,产业链越拉越长,发展势头自然越来越猛。

淄博的鲁泰纺织是纺织产业链的“链主”,他们的创新产品火了。自清洁面料、极地白面料,还有跨界针织,市场反响特别好。副总经理李文继说,公司跟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建起了从纤维到成衣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速度快,质量高。

为了让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山东6月出台了新政策,省财政每年拿出一笔钱,支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最高能补贴项目预算的20%。这笔钱鼓励企业跟高校、科研院所一起攻关,解决产业链上的技术难题。结果显而易见,1762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带来了70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

青岛的船舶产业链也很有看头。北海造船、中船发动机、海西重工等企业紧密合作,建起了创新体系。本地船舶发动机的配套率飙到89%,发动机曲轴的本地配套率也提高了50个百分点。企业攥成拳头,创新能力自然更强。

机器人产业是山东的新赛道。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忙得不可开交。今年1到5月,山东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猛增72.4%。省里还出了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场景,政策、资金双管齐下,力推这个新兴产业站上风口。

一条条产业链像钢筋铁骨,撑起了山东工业的硬实力。企业抱团创新,政策加力支持,山东的产业体系越来越现代化。未来,这些产业链还能带来什么惊喜?大家不妨拭目以待,继续关注山东如何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