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累计服务5万人次,北京建外街道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2025-07-19 09:41:48
18374
7月17日,记者从建外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实践与社区治理交流会”上获悉,2年来,朝阳区建外街道联动辖区147栋商务楼宇、1.6万家企业和4万名居民,已累计投入48万余元,累计服务辖区老人5万余人次,已开展六百余场各类慰老助老活动。

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立足“五宜朝阳”建设,搭建“建外红”共富联盟公益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艺术疗愈、就医绿色通道等多种特色公益行动,资助“记忆守护”项目,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7月17日,记者从建外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实践与社区治理交流会”上获悉,2年来,朝阳区建外街道联动辖区147栋商务楼宇、1.6万家企业和4万名居民,已累计投入48万余元,累计服务辖区老人5万余人次,已开展六百余场各类慰老助老活动。

17日下午,主题为“记忆有爱,社区无碍”的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实践与社区治理交流会,在北京朝阳区建外街道IFC国际财源大厦举办,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一凡介绍,建外街道在月河社区、光华里、建国里等社区试点进行针对老年认知障碍的友好公益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多元服务供给,“共商共治”打造老龄友好全链条闭环。

情绪与心理健康是建外街道适老慰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健康关怀已纳入街道的试点台账。居民许大妈是光华里社区的老住户,像她周边的老年居民,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准症候得到判断筛查。

“老人们要封闭在家里边,就是蔫了,这是规律,孤独的老人,认知状态的丢失更厉害,去年是正式搞筛查,搞培训。”许大妈说道:“我今年也75了,对于疗愈这一块,我们就参与了艺术疗愈,我会口琴、诗歌社让人愉悦的,三个社区还有一个群众性的业余合唱团,设备是街道给我们的赞助。”

除了参加建外街道搭建的“科普教育、全面筛查、个案干预、家庭增能、平台建设”五位一体网络,同时,周边的老年居民,可以通过街道设立的“喘息服务”“康益管家”“精准帮扶”等慰老助老项目得到关怀。

“认知症项目的筛查过程当中,组织老人来参与这项调研,形成了标准化的一个模式,比如说图片的有数字的,比如说游戏的。另外关怀项目,老人身体上放松了,心理放松了,就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帮助。我们社区驿站是一个信任的抓手。”建外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志愿者、社工代表贾丽丽介绍。

建外街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域,街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35年底,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建外街道立足“五宜朝阳”建设目标,王一凡介绍:“我们联动社会协同、企业赋能、公众参与的多元公益共同体,形成政策兜底,社会力量参与共商、共治,联盟品牌赋能的公益模式。”

2023年6月,“建外红”共富联盟发起北京市首个以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综合性公益行动——“记忆守护”项目。项目构建了“筛查-干预-转诊”的链条闭环,创新“三级防治”填补社区认知症服务空白。形成“资源共享共有”“属地共建共治”“成果共享共富”的集聚效应。通过动员辖区企业志愿者,精准锁定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覆盖辖区60岁以上老人超2000人次。

活动现场,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向“建外红”共富联盟专项基金进行捐赠,支持“记忆守护”项目持续发展。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张晓峰表示,作为金融机构,将坚定助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记忆守护”项目通过30余家联盟企业自主立项资助,协同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睦友社工等10余家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引入星空疗愈计划,开展舞蹈、戏剧等艺术疗愈活动30余场。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璐龄介绍:“我们还在街道试点工作基础上,发布《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实践指引》,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手册。”

辖区内爱心企业和个人获得表彰,“建外街道联动光华里社区暖光五色行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银龄行动作用,通过‘老手拉老手’的形式,形成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志愿模式,与南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打通双向转诊‘最后一公里’,为认知症老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北京曜阳大健康总经理李军,分享了基层服务驿站在认知症照护中的经验。

属地还积极吸引来自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社会认知健康关怀领域的研究成果,动员中央美院学生、楼宇白领等200余名志愿者组成5支服务队,打造“记忆角落”怀旧展陈区,以老物件唤起集体记忆,通过科普使辖区居民、企业、商户了解到认知症,形成一批“关爱伙伴”的服务网络。

“我们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资金、服务等层面的支持,构建可持续的支持体系,打造以党政引领、专业支撑、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为核心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理念。”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依祎说:“凝聚善意,让企业责任融入社区血脉,让志愿精神滋养邻里互助,让专业力量托举尊严晚年。为辖区老年群体设置优先服务通道,培训企业员工识别走失老人,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从救济型向发展型升级,以公益力量推动辖区为老服务的公益新风尚。”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劲清、晨光)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