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8小时是骗局?65岁后睡几小时最好?答案出人意料

2025-07-31 18:00:11
18532

深夜十一点,李大爷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里养生群的老伙计们正聊得火热,有人说“老年人得睡够8小时才健康”,有人笑呵呵地附和,“老了也得硬撑8小时”。李大爷心里一紧,退休后他觉越来越少,凌晨三四点就醒,一天算下来,睡不到6小时,身体是不是真出了毛病?

其实,不止李大爷,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这烦恼。总觉得睡不够,担心身体垮掉。可你知道吗?“8小时睡眠”这说法,对老年人来说,根本不是铁打的规矩。上了年纪,睡多久才对身体好?这里面的门道,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人老了,睡眠为啥变少了?专家说了,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深睡眠时间会变短。晚上稍微有点动静,比如楼上拖鞋声、窗外车响,大脑就容易“惊醒”。北京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解释,老人睡眠结构变了,睡得浅,醒得勤,这是正常现象,不是身体坏了。

清华大学医学院做过一个调查,找了1500个65岁以上的老人,发现每天睡5.5到7小时的老人,脑子清楚、心脏也好,健康状况不比睡8小时的差。甚至有些睡6.5小时的老人,精神头和记忆力比睡更久的还好。这说明啥?时间长短不重要,睡得好才是关键。

哈佛医学院也给出了类似说法。他们的研究发现,硬逼着自己睡满8小时,反而可能让人焦虑,睡得更差。强行躺在床上等天亮,不仅睡不着,还可能把自己折腾成慢性失眠。睡眠质量比时间更要紧。

我表妹家的王阿姨,67岁,退休后天天盯着表算睡眠时间,生怕没睡够8小时。越担心越睡不好,整个人蔫蔫的,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后来她去体检,医生告诉她,睡得少点没啥大问题,关键是别给自己压力。王阿姨放宽心,困了就睡,累了就歇,半年后,气色好了,血压也稳了。

那65岁以上的老人,到底睡多久合适?中国睡眠研究会给的建议是,每晚5到7小时,算正常范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也说,老人睡5到7小时没毛病。有些人天生睡得多点,有些人不到6小时也精神抖擞,这跟基因和生活习惯有关。别一味追求8小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睡不够8小时就不健康。其实,硬躺着凑时间,反而让睡眠变差。医生门诊里常碰到老人抱怨“越补觉越困”。为啥?因为强迫自己睡,身体不买账。医生建议,关注白天状态更重要。如果白天脑子清楚,干活利索,哪怕晚上睡5小时,身体也没啥问题。

想睡得好,有几个简单办法真管用。晚上别喝茶或咖啡,这些东西会让你脑子清醒,睡不着觉。晚饭尽量早点吃,别吃太油腻。很多老人爱吃夜宵,比如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结果第二天头疼,就是因为肠胃负担重,影响睡眠。

还有,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哪怕不马上睡着,也能帮身体养成规律。白天走走路,散步半小时,身体累了,晚上睡得更踏实。褪黑素是帮你入睡的“开关”,运动能让它分泌得更好,晚上睡得更香。

小区里的刘大哥,75岁,以前也信“8小时睡眠”这套说法。睡不够就拼命补觉,结果白天老犯困,精神越来越差。后来他女儿带他去看了睡眠门诊,医生让他别硬撑时间,跟着感觉走,晚上自然睡,白天多活动。半年下来,刘大哥精神头足了,血压血糖也稳了。现在他在小区里一聊睡眠,头头是道:别盯着时间,睡得踏实、白天有劲才是正理。

老年人的睡眠,千万别拿“8小时”当金标准。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睡5小时能精神百倍的,不比睡8小时的差。关键是看白天状态,头脑清不清楚,干活麻不麻利。如果白天老犯困、记性差,或者情绪不好,那就得去医院查查,可能不是睡眠问题,而是身体或心理的信号。

健康不只靠睡觉。每天作息规律,吃得清淡点,动动腿脚,按时体检,这些才是长寿的秘诀。睡得踏实,白天心情好,日子才能过得舒坦。强求时间没用,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健康自然跟着来。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