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报废原料引发“罗生门”,百合股份身陷回扣“案中案”

2025-07-11 14:01:36
18779
近日,有“营养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之称的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合股份,603102)被曝出在业务合作中涉嫌商业回扣。

近日,有“营养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之称的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合股份,603102)被曝出在业务合作中涉嫌商业回扣。

一笔报废原料引发“罗生门”

“回扣门”的曝光,源于一场持续已久的合同纠纷。

据新黄河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海莱云视与百合股份双方于2020年12月签订代工合同,2021年1月和3月,百合股份按订单进行了生产。但自2021年3月底起,海莱云视便不再下达新的生产指令。

矛盾在沉寂了两年多后爆发。2024年,百合股份突然找到海莱云视,称当初为这份合同准备的一批原料已经过期报废,要求海莱云视承担损失。由此,双方对簿公堂。

海莱云视方面称,官司打得“非常曲折”。“我们委托生产,支付定金,这是明确的模式。但对方如何证明那些原料是专门为我们备的?他们代工几千种产品。”该知情人士表示,在一审过程中,因百合股份无法提供有力证据,法院曾建议协商,海莱云视同意承担约20%的损失,但对方要价更高。

今年6月,海莱云视的律师意外发现了百合股份作为证据提交的一份内部《合同评审表》。该表格显示,在一项主要用于“直播带货渠道”的燕麦麸代餐产品合作中,百合股份方面提议给予甲方采购人员每盒0.6元的费用。该评审表中的“年任务”一栏明确写着“600万元”。按此采购量估算,前述“费用”总额将高达数十万元。

审批流程显示,该份评审表经过了百合股份内部多层级的审批,包括公司副总经理王某、审计负责人张某、公司股东岳某在内的多位高管均签署了“同意”,最后一步状态显示为“已打印并盖章”。

相关律师表示,如果审批表中的内容被查证属实,无论“返利”最终是否支付,百合股份相关人员的行为都可能涉嫌商业贿赂罪,或将面临刑事追责。这起“案中案”的发现,让原本的民事合同纠纷,蒙上了刑事犯罪的阴影。

“营养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

资料显示,百合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多年的研发与积累,公司已形成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粉剂、口服液、滴剂、瓶装饮品及袋装饮品等多剂型、规模化的生产能力,目前拥有“百合康”“福仔”“鸿洋神”及“足力行”等自主品牌。

在IPO之前,2019年至2021年,百合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由5亿元、7433.47万元增长至6.62亿元、1.48亿元。2022年1月,百合股份在沪市主板上市,被称为“营养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

2022年-2024年,百合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8.71亿元、8.01亿元,同比增长9.59%、20.12%、-8.02%;净利润1.38亿元、1.69亿元、1.39亿元,同比增长-6.89%、22.65%、-17.6%;扣非净利润1.33亿元、1.63亿元、1.31亿元,同比增长-1.16%、22.34%、-19.26%。

2024年全年,百合股份的营养保健食品主业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同比下降7.95%;毛利率36.21%,同比减少0.89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2024年,百合股份的软胶囊、片剂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1.03亿元,同比下降15.82%、7.53%;生产量分别为24.28亿粒、11.35亿粒,同比下降7.48%、14.6%;销售量24.38亿粒、11.67亿粒,同比下降8.27%、13.99%;毛利率40.36%、37.63%,同比增加1.14、9.56个百分点。

2024年,百合股份的功能饮品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7.32%;产销量分别为444.3万升、436.1万升,同比增长36.51%、34.18%;毛利率27.78%,同比减少14.92个百分点。

百合股份坦言,报告期内,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及国内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承压。

今年一季度,百合股份业绩转正,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9.75%,净利润3520.58万元,同比增长1.02%,扣非净利润3500.87万元,同比增长0.80%。

内容来自:新黄河、东方财富、财报。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陆飞_XN052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