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董事长因到龄辞任,比“原定任期到期日”提前了两年多

2025-07-11 14:27:34
18751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公告,陆建强的原定任期到期日为2027年8月8日,相当于提前两年多离职。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银行601916.SH)迎来管理层调整。

公司于7月10日晚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陆建强提交的辞职报告。其因到龄辞去该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H股授权代表职务,离任日期是2025年7月9日。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公告,陆建强的原定任期到期日为2027年8月8日,相当于提前两年多离职。

浙商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陆建强系哲学硕士,正高级经济师。曾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等职务,2023年8月以来任浙商银行董事长。对于掌门人的离任,浙商银行对其贡献表示感谢,称其“任职期间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健全战略体系,完善企业文化,推进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落实服务实体经济任务,经营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各项工作和业务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该行进一步表示,陆建强的辞任不会影响董事会正常运作。浙商银行将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提议,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新任董事长的选聘工作。同时,该行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将由执行董事、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行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法定代表人职责,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且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止。

今年4月,浙商银行宣布同意聘任陈海强为行长,其任职资格在本月初获得了监管核准。

在2024年业绩会上,陆建强介绍陈海强曾经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担任浙商银行两家重要分行的行长,还担任过总行的首席风险官,分管过多条业务线,是行里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具有丰富的银行经验,经营管理经验。

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系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4月29日,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同比下滑7.07%;实现归母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

回溯过往,2022年-2024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637.04亿元及676.50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分别为136.18亿元、150.48亿元及151.86亿元。

单看2024年的业绩,该行利息净收入为451.57亿元,较上年减少23.71亿元,同比下降4.99%;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加63.17亿元,同比大增39.0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4.87亿元,较上年减少5.53亿元;其他非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68.70亿元至180.06亿元,增幅高达61.69%,这得益于浙商银行加强市场研判和专业能力建设,把握债市收益率下行机会,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收益良好。

利息净收入方面,该行利息收入1106.97亿元,较上年增加4.44亿元,同比增长0.40%;利息支出655.40亿元,较上年增加28.15亿元,同比增长4.49%。报告期内其净利差为1.52%,较上年下降29个基点。浙商银行表示,这是为贯彻落实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优化资产结构,使得生息资产收益率较上年下行39个基点;同时加强负债组合管理,推动结算性等低成本存款增长,付息负债付息率较上年下降10个基点。

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为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8.21%;总负债3.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0%,吸收存款余额为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59.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1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降至171.21%,比上年末下降7.46个百分点,与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208.13%的平均拨备覆盖率相比稍有差距。

与浙江银行界“浙系三杰”中的另外两家——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相比暂处下风:截至3月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30.07%,处于上市银行中领先地位;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70.54%。

面对目前公司的困境,浙商银行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当时陆建强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表示要坚持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的发展方向,谨防“一把手变成一霸手”的现象。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党委班子未来会坚持低风险、均收益、持续稳健经营的长期主义战略,继续加大对存量风险的处置出清力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陆建强透露已与马云对接,马云希望浙商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AI银行。目前浙商银行在大风控体系和财富管理的数字化、AI化方面已有布局。

随着浙商银行管理层的变动,今后对外能否应对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对内能否持续提升业绩、提高资产质量等,还需时间检验。

文章参考资料:蓝鲸新闻、时代财经、公司公告及财报等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