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老爸挺着大肚子坐在沙发上,笑呵呵地说:“有点肉才叫福气,瘦得跟竹竿似的,哪有力气干活?”这话听着耳熟,家里的老人是不是也爱这么说?胖点好,还是瘦点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件跟每个人爸妈都有关的事儿,保准让你看完心里有底!
一项2022年的大研究,跟踪了40多万老年人,数据清清楚楚:60岁以上的人,体重稍微重一点,活得更长的可能性更大。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在24到27之间,身体状态最好,慢性病风险低,生病后恢复也快。这不就是说,老人有点肉,确实可能是福气?
可别高兴得太早,胖也得有个度。体重不是越多越好,肚子上的肉尤其得小心。男的腰围超90厘米,女的超85厘米,麻烦就来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哪个都够呛。所以,胖点行,但不能胖过头,不然身体吃不消。
为啥有点肉的老人可能更长寿?道理其实挺简单。年纪大了,身体吸收营养的本事下降,瘦得太厉害,容易营养不良。一旦生病,体重掉得快,恢复就难。偏重的人,营养储备足,身体有底气扛病。
还有件事儿,肌肉比脂肪更重要。老人家如果太瘦,可能是肌肉流失,不是真“健康”。肌肉少,抵抗力差,走路没劲,摔一跤都可能出大事。稍微胖点的人,肌肉量往往多一些,活动能力强,感染风险也低。这就是为啥不能光盯着体重看。
腰围比体重更得留心。有人看着瘦,肚子却鼓鼓的,这是“隐性肥胖”,内脏脂肪堆积,比表面胖更危险。控制腰围,比天天称体重管用。男的保持在90厘米以下,女的85厘米以下,健康风险小得多。
老人减肥可不能乱来。很多人一听体重超标,就开始不吃饭,或者晚上饿肚子。这招对年轻人可能管用,对老人却是个坑。长期不吃晚饭,血糖低、营养差,睡眠还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得悠着点。
蛋白质是老人身体的“顶梁柱”。光吃青菜水果,不吃肉蛋豆,肌肉跑得快。研究说,老人每天得吃够1克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比如,60公斤的人,至少得吃60克蛋白质,相当于两三个鸡蛋加点鱼肉。别小看这点蛋白质,肌肉全靠它撑着。
体重稳定比啥都重要。数据摆在这儿:60岁后,体重每年波动超2公斤,心血管病风险高20%以上。忽胖忽瘦,身体受不了,还容易骨折、脑子反应慢。所以,别一会儿节食,一会儿大吃大喝,稳住最要紧。
运动不能少,但不用玩命。每天快走30分钟,活动活动筋骨,够用了。每周再做两次简单力量训练,拿个水瓶举一举,或者做做深蹲,肌肉就能慢慢强起来。别想着跑马拉松,慢慢来,效果更好。
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得花心思。老人家爱听“胖点有福”,但真胖出问题,谁都吃不消。帮爸妈管好体重,少点病痛,多点笑声,这才是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