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徐州的羊角蜜和蜜三刀,咬一口,满嘴都是小时候的味道!这些糕点不是随便吃吃就算了,它们藏着老一辈的故事,带着家乡的温暖。无论你在哪儿,一口下去,准能把心拉回徐州的老街巷。
羊角蜜,名字听起来就带劲。形状像羊角,也有人叫它梅豆角果子,瞧着就跟个小艺术品似的。白白的面皮,裹着蜂蜜,咬一口,外头脆得掉渣,里头甜得像在舌头上化开。徐州人做这东西,选的是顶好的面粉、蜂蜜和白糖,掺点麦芽糖和素油,工艺讲究得很。吃过的人都知道,那甜味不齁,柔滑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去。尤其在外地漂泊的徐州人,嚼一口羊角蜜,准能想起小时候在胡同里跑来跑去的日子。
做羊角蜜的手艺,传承了好几代。老师傅们揉面、调蜜、烤制,每一步都得拿捏得准。以前过年过节,家家户户桌上都得摆一盘羊角蜜,图个甜甜蜜蜜的好兆头。现在虽然超市里啥都有,但那种手工做的羊角蜜,还是最勾人魂儿。数据显示,徐州本地每年能卖出几十万斤羊角蜜,光是节假日就得翻倍。你说,这不得是真爱吃的人才撑起来的市场?
再说蜜三刀,这可是徐州糕点界的“老大哥”。它跟羊角蜜一样,都是徐州八大样里的招牌。蜜三刀长得方正,表面亮晶晶,撒满芝麻,闻着就香得不行。咬下去,酥得掉渣,甜得恰到好处,芝麻的香味在嘴里打转,简直停不下来。它的原料也不复杂,面粉、饴糖、芝麻,再加上点手艺,烤出来就是这让人馋得慌的味道。
蜜三刀的历史可不短。听老辈人讲,这东西从清朝就有了,算是地道的汉族小吃。以前在徐州,逢年过节,蜜三刀是待客的必备。端上桌,客人吃得开心,主人脸上也有光。如今,蜜三刀不光在徐州火,连河南、山东那边过年也爱备上几盘。全国各地加起来,每年得消耗上百万斤蜜三刀,这数字多吓人!
为什么这两样糕点这么招人喜欢?因为它们不只是吃的东西,更是种念想。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能吃上一块羊角蜜或蜜三刀,感觉比过年还开心。长大了,生活好了,可那种简单的甜味却成了稀罕物。尤其在外打拼的人,偶尔吃到一口,准能想起老家的炕头、巷口的吆喝声,还有爸妈喊你回家的样子。
徐州人做糕点,讲究的是真材实料。羊角蜜的蜂蜜,得是纯正的槐花蜜,甜得自然。蜜三刀的芝麻,得是炒得金黄的那种,香味才能出来。老师傅们说,做糕点跟做人一样,得实诚,不能偷工减料。这话听着简单,可干起来不容易。现在有些地方的糕点,机器做得多,手艺少了,味道总差那么点意思。
这两样糕点,还带着点徐州人的性格。羊角蜜外脆里甜,像徐州人表面豪爽,内心细腻。蜜三刀厚实耐嚼,透着股踏实劲儿,跟徐州人吃苦耐劳的脾气一个样。有人说,吃羊角蜜和蜜三刀,吃的不是糕点,是徐州这座城的故事。这话一点不假,城里人吃的是情怀,外地人吃的是新鲜。
说到传承,徐州糕点的手艺人可没闲着。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学这门老手艺,想把羊角蜜和蜜三刀的味道传下去。比如徐州本地有家老字号,开了几十年,第三代传人还在店里忙活。他们不光做传统的,还试着把糕点做成小包装,方便外地人带走。这几年,网上卖羊角蜜和蜜三刀的店铺也多了起来,销量一年比一年好。
不过,时代变了,挑战也来了。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没空慢慢品尝手工糕点,便利店的零食又便宜又方便。羊角蜜和蜜三刀要想继续火下去,得多想点新招。比如,有的店开始做低糖版的蜜三刀,迎合年轻人爱健康的心思。还有人把羊角蜜做成礼盒装,送礼倍有面子。这些点子,让老味道跟上了新潮流。
你说,这羊角蜜和蜜三刀,咋就这么有魔力?可能因为它们不光是吃的,更是种牵挂。无论你在天南海北,咬一口,徐州的味道就在舌尖上跳舞。以后有机会,你会不会也想试试这老徐州的甜味?或者,你吃过啥家乡的味道,也让你一下就想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