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11岁的年柯宁有位机器人“老友”小飞。已学习三年编程的年柯宁,在上学期间,最爱去学校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在那里用智能平板发送指令,控制桌面上的机器人小飞行走、旋转,并做出微笑、生气等不同表情。
年柯宁所在的蚌埠市蓝天路小学,近年来正在探索以智慧教育为平台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
据校方介绍,智慧元素已贯穿教学全流程。以“二十年后的家乡”项目为例,在美术课堂让学生借助AI工具查询资料,在画纸上描绘家乡景象;再通过科学课堂,将画作科幻化;接着通过语文课堂,描绘家乡的未来场景,并借助AI生成相关图片;最后通过信息课堂,引导学生用编程制作出由机器人展示的宣传标语。
在课业相对繁重的高中阶段,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效率更为关键。
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蚌埠市已建成全市规模的“因材施教大数据服务中心”,通过采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作业、测练等数据,智能扫描、云端阅卷、智慧批改,生成学情报告,辅助老师“精准教”“高效研”。
走进安徽省示范高中蚌埠市第二中学,该校“因材施教大数据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对日常作业、测练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学情,也能看到教师的教情,淘汰出不合适的作业,倒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蚌埠二中党委书记高建伟认为,改变教育生态最难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怎样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做到因材施教,需要人工智能来撬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可能。在蚌埠市城南学校,通过AI数字人还原古代场景,让学生可以在课上通过智能终端与虚拟人物实时互动,抽象的文言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变得触手可及。
在蚌埠市电教馆馆长谢惠萍看来,这种“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正在重塑课堂生态。大模型的大规模使用,让师生的体验感更强,技术获取也越来越便捷。
据悉,蚌埠市近年来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锚定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的战略方向,构建起“数智赋能、教研引领、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推进模式,多项智慧教育工作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此外,该市不断探索将优质AI课件向资源欠缺地区同步推送,以期用技术弥补城乡教育鸿沟,推动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每个教师都有了自己的‘AI助手’,可以发挥出更多创造潜力,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长段元丽认为,智慧教育正从“信息化教学”走向“人工智能教育”,也正从“弱人工智能使用”向“强人工智能使用”阶段迈进,未来的教育将发生更多改变。(记者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