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小巷清汤香百年,80岁奶奶坚持老手艺,60年老客为何从不换店

2025-07-12 13:31:19
18437

一碗清汤,端上来热气腾腾,香味扑鼻,80岁的老奶奶坐在湖北襄阳一条窄巷的小店里,忙碌了一辈子。她家的清汤,皮薄馅少,汤汁鲜美,7块钱一碗,25个小巧的清汤下肚,暖胃又暖心。这不是普通的街边小吃,是四代人传承百年的手艺,承载着一家人的生活,也藏着老顾客几十年的回忆。

老奶奶姓李,今年80岁,头发花白,手却稳得很。她家的小店开在襄阳老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熟客都知道,拐进巷子,闻到肉汤的香味就到了。李奶奶的清汤是江西和襄阳一带的传统小吃,类似馄饨,但皮更薄,馅更少,汤更鲜。她家做这门手艺,已经100多年了,从曾祖父传到她这儿,第四代了。

李奶奶做清汤的手法,几十年来没变过。每天清晨,她推着小车去老街的肉铺挑猪肉。那家肉铺跟她家合作了几十年,肉质新鲜,肥瘦刚好。她把肉剁碎,拌上盐、姜末和一点酱油,馅就调好了。包清汤的皮是她亲手擀的,薄得透光,软得像丝绸。她说,这皮得擀得均匀,不然煮出来口感就不对了。

汤是清汤的魂。李奶奶用大骨熬汤,火候掌握得刚好,汤清而不腻,喝一口满嘴鲜。她在碗底放一勺猪油、半勺酱油,撒上几粒葱花和胡椒粉,再浇上热汤,调料的香气瞬间融在一起。最后把煮好的清汤轻轻捞进碗里,25个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咬一口,汤汁在嘴里化开,舒服得让人眯起眼。

这碗清汤不贵,7块钱,实惠得让人感动。巷子里的老顾客,吃了几十年,价格几乎没怎么涨过。李奶奶说,做生意不是为了发大财,就是想让大家吃得开心。她家的小店,桌子不多,墙上有些斑驳,但每天都有人排队。年轻人来尝鲜,中老年人来回味,总有人端着碗,边吃边聊当年的故事。

说到老顾客,有位80多岁的爷爷最让人感慨。他叫张大爷,从20多岁起就在这家店吃清汤,算下来快60年了。张大爷说,年轻时穷,兜里没几个钱,但每周都会攒点零钱来吃一碗。那时候,李奶奶的父亲还在掌勺,张大爷吃着清汤,看着这家店从一个小摊子变成现在的小店。他笑着说,这碗清汤的味道,从没变过,像是老朋友,总能让人安心。

如今,李奶奶年纪大了,手脚没年轻时利索,但她还是每天守在店里。她的儿女偶尔会来帮忙,但她总说,自己闲不住。包清汤、熬汤、招呼客人,这些活儿她干了一辈子,停下来反而不习惯。她说,这门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在她这儿断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能把这手艺继续传下去。

李奶奶的小店,也让人们看到中国传统手艺的韧性。全国各地,像这样的老店还有不少。它们藏在街头巷尾,守着老味道,也守着老故事。这些小吃店,承载的不仅是美食,还有一代代人的坚持和记忆。就像李奶奶说的,手艺在,味道就在,故事就不会断。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