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个60岁的退休大爷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血糖有点高,可能是糖尿病。他纳闷了:“我感觉啥毛病都没有,血糖高了就得吃药吗?”这问题问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血糖高了,到底要不要急着吃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帮大家把糖尿病和血糖管理掰扯清楚。
血糖高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一发现就得慌。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变化多,血糖波动很常见。医生说,血糖高不一定马上要吃药,得看具体情况。像这位大爷,没啥明显不舒服,可能只是血糖稍微超标,这时候先别急着吃药,改改生活习惯说不定就够了。
为啥老年人血糖容易高?年纪大了,身体代谢慢了,胰岛功能也可能变弱,血糖就容易偷偷往上涨。数据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能到20%以上,挺常见的。但别怕,管好血糖,能让生活质量高不少,还能少得点麻烦病,比如眼睛、肾脏、心脏的问题。
正常血糖是啥范围?没糖尿病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应该在3.9到6.1毫摩尔每升,吃饭后两小时得低于7.8毫摩尔每升。这是国际标准,老年人也不例外。如果已经有糖尿病,标准会松一点,空腹血糖控制在4.4到7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低于10毫摩尔每升就行。知道这些数字,心里就有底了。
刚发现血糖高的老年人,咋办?医生常说,先别忙着吃药,试试从生活入手。吃得清淡点,少油少糖,多吃点蔬菜粗粮。每天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血糖可能就下来了。比如,有研究发现,每天快走30分钟,能让血糖稳定不少,还能让心情更好。
为啥不急着吃药?药不是万能的,吃多了可能有副作用,比如伤肝伤肾,或者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刚查出糖尿病、病程短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整往往比药管用。有一位70岁的老奶奶,血糖高了半年,光靠每天吃燕麦、走路,血糖就稳住了,根本没吃药。
当然,生活方式不是灵丹妙药。如果血糖高得离谱,或者试了几个月还是降不下来,那就得听医生的,用药帮忙。药得慢慢加,不能一下吃太多。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挑最合适的药,帮你把血糖稳住,还不伤身体。
老年人为啥容易对糖尿病有误解?很多人一听血糖高,就觉得自己得了大病,吓得不行。其实,糖尿病没那么可怕,尤其是早期,只要管得好,照样能活得舒舒服服。关键是别钻牛角尖,别觉得自己“完了”。有个大爷查出糖尿病后,天天愁眉苦脸,后来医生教他吃得健康点、多运动,他现在每天跳广场舞,精神头比年轻人还好。
管血糖不只是盯着数字,还得顾全身心健康。心情好,血糖也容易稳。反过来,老焦虑、老抑郁,血糖可能更难控制。所以,家里有老年人的,得多陪他们聊聊天,散散心。社区里有些活动,比如健康讲座、太极拳班,都能帮老人放松心情,还能学点健康知识。
中国在糖尿病管理上做得咋样?这些年,国家特别重视慢性病防控,社区医院经常组织免费血糖检查,还会教大家怎么吃、怎么动。像北京、上海的一些社区,都有专门的糖尿病管理小组,定期帮老人测血糖、讲健康课。这种做法让很多老年人早发现问题,早管住血糖,少走了弯路。
管血糖还有个关键,定期检查。别觉得自己没事就不测,血糖高早期可能没啥感觉,但时间长了可能伤眼睛、肾脏,甚至心脑血管。医生建议,60岁以上的人,哪怕没糖尿病,每年也得查一查血糖。早知道情况,就能早点管,少受罪。
生活方式咋调整?说白了,吃得聪明点,动得勤快点。比如,少吃甜食和油腻的,别老喝粥,容易让血糖飙升。每天走个几千步,或者在家做点简单运动,像抬腿、甩手,都行。还有,别熬夜,睡眠不好也影响血糖。
血糖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家人也得搭把手。子女可以帮着做点健康饭菜,陪老人去检查,或者一起运动。社区里有些家庭,儿女带着爸妈一起学做低糖餐,老人高兴,血糖也稳了。这不就是家和万事兴吗?
说到底,血糖高了不用怕,关键是科学应对。生活方式改好了,血糖可能自己就下来了;实在不行,再用药也不迟。管好血糖,日子过得舒坦,还能少给儿女添麻烦。你说,血糖管理这事儿,咋样才能做得更好?欢迎大家来聊聊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