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作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前十强中唯一的一家民营房企,“杭州一哥”滨江集团吸引了众多目光。近日,滨江集团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更是将其经营状况置于聚光灯下。
从销售额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实现销售额527.5亿元,虽同比减少9.4%,但在克而瑞全国房企排行榜中仍位列第10位。尽管较2024年同期下降两位,却依然稳坐民营企业销售额头把交椅。在营收和利润方面,上半年滨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4.4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8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53亿元,同比增长58.87%。仅看归母净利润这一指标的大幅增长,足以让众多同行羡慕不已。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却呈现出大额流出状态。
图片来源:滨江集团2025年半年报
据滨江集团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滨江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流出89.64亿元,与去年同期净流出45.84亿元相比,同比减少95.5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是衡量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指标。尤其在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众多头部房企都极为重视这一指标。通常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意味着房企能够依靠主业实现自身的“造血”循环,维持现金流的平衡。
滨江集团在中报中对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减少的情况作出解释,主要原因是支付土地款显著增加。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新增土地储备项目16个,其中浙江金华2个、杭州14个,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杭州大本营的市场份额。这些新增项目计容建筑面积合计100.67万平方米,总土地款高达332.72亿元。中指研究院数据也表明,今年上半年拿地企业以央国企为主,在拿地金额前十的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而滨江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成功跻身第五位。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指出:“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土地支出是主要成本。若在某一阶段集中拿地,确实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或者出现不匹配的大额支出,就需要引起警惕。若是拿地节奏导致的,未来有望迎来修复,需持续关注后续发展。”
与其他全国化布局的大型房企不同,滨江集团的土地布局高度集中于杭州。截至上半年末,在滨江集团的土地储备中,杭州占比达73%,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如金华、湖州、宁波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占比17%,浙江省外占比仅10%。
滨江集团业绩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杭州楼市近年来的稳定表现。以二手房市场为例,今年上半年,杭州二手房市场较为活跃,共成交48926套,同比上涨13%,创下近4年来同期新高。在土地市场方面,上半年杭州土地招拍挂总额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96%,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随着杭州地价的不断高涨,在杭州核心区域拿地成本也随之大幅攀升。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在杭州新拿的地块中,有不少成为了“地王”。例如,今年1月,经过220轮竞拍,滨江集团以54.56亿元竞得湖墅单元GS0201-R21-05地块,楼面价达64834元/平方米,创造了当时杭州的楼面价纪录;3月25日,经过72轮竞价,滨江集团又以52.03亿元竞得水电新村地块,溢价率达69.86%,楼面价约7.74万元/平方米,再次刷新纪录。
“地王”项目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拿地成本,还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滨江集团的净利润有大幅增长,但净利率仅维持在5.92%,而头部优秀房企的这一指标通常维持在10%左右。张宏伟表示:“对于深耕杭州的滨江集团来说,杭州地价已经处于高位,滨江集团拿地支出成本较高,且不少地块属于‘地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关注其盈利空间。虽然净利润有大幅增长,但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这是滨江集团未来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图源:东方财富网数据
至此,滨江集团在营收利润增长与净利率提升、现金流平衡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与挑战。其“地王”策略的后续走向,以及能否有效提升净利率、改善现金流状况,无疑将成为房地产市场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内容综合自新京报及滨江集团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