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老手艺借上合东风,3D绢花火爆海外,地毯自行车咋逆袭?

2025-08-25 10:30:04
18460

武清的传统产业要火了!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还没开幕,曹子里镇的绢花、崔黄口的地毯、王庆坨的自行车已经按捺不住,要借着这股东风冲向国际市场。别小看这些“土特产”,它们可不是老古董,而是靠新技术、新合作,硬生生在全球舞台上闯出了一片天!

曹子里镇的绢花,过去是手工捏出来的“非遗”宝贝,现在可不得了。德怡科技这家企业用3D打印技术,把花瓣纹路做得比真花还逼真。花儿不仅好看,还通过了欧洲和东南亚的严格认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数据显示,去年曹子里镇的仿真花出口额突破了5000万元,今年还想再翻一番!这些花儿不仅卖得好,还成了文化交流的“名片”,带着东方美学走进了上合国家的客厅。

光靠一家企业可不行,曹子里镇的企业们学会了抱团取暖。今年年初,镇里整合了1000多家绢花企业,搞了个“1+2+3+34”的服务体系。啥意思?就是统一标准、升级品牌、优化生产,让小作坊也能接大订单。镇里还建了个绢花产业文化园,线上有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线下有物流一条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东宸工艺花厂的老板说,学了跨境电商后,他们的网店访问量涨了三倍,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绢花不光是卖货,还带着文化出海。今年,曹子里镇的企业跑了6场大展会,像广交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场场都吸引了一堆外国客商。接下来,他们还要去西班牙参展,当地华人商会已经开始帮忙宣传。想象一下,西班牙的街头摆满中国绢花,那画面得多美!这不就是上合组织说的“民心相通”吗?一朵小花,硬是开出了国际范儿。

再说崔黄口的地毯,这可是世界三大地毯产地之一,历史超过百年。别以为地毯就是铺地上那么简单,这里的地毯从纺纱到染色,全程自己搞定,成本低、效率高。镇里的企业还特别会“玩”,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揉在一起,做出既有中国风又带点异域风情的作品。去年,崔黄口的地毯出口额达到2亿元,占了全国地毯出口的10%!

崔黄口的企业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懂得抱团出海。每次参加国际展会,他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去,统一形象、统一报价,订单拿到手软。上合组织国家是他们的重点市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客户尤其喜欢这些地毯。为啥?因为地毯不光是商品,还带着文化故事,买回去既能用还能摆着看,妥妥的文化使者。

地毯产业的底气,离不开集群的力量。崔黄口镇建了个地毯文化展览馆,叫“织采宫”,里面收藏了上百件地毯珍品,从古代到现代,应有尽有。这地方不光给游客看,还给企业提供了灵感。镇里的企业还跟“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定期办交流活动,互相学习设计和工艺。地毯这张“网”,越织越大,崔黄口的未来也越来越亮。

王庆坨的自行车,绝对是武清的另一张王牌。奥美工贸这家企业,从一个小厂子干到出口大户,靠的是啥?技术!他们有36项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还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生产线全是高科技,光纤激光切管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效率高得吓人。他们的自行车出口到俄罗斯、白俄罗斯,每年稳稳赚1000多万元。

技术好,合作才能稳。奥美工贸跟凤凰品牌合作后,专门为上合国家定制新款自行车,符合当地的新标准。俄罗斯街头的自行车,不少就是武清产的。企业老板说,他们每年都会更新设备和模具,就是为了保证质量。客户骑着他们的车,既省力又舒服,回头还得再买,这不就是双赢吗?

武清这些产业的成功,离不开上合组织的舞台。上合峰会让天津站上了国际聚光灯,武清的绢花、地毯、自行车也跟着“出圈”。峰会还没开始,已经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确定要来。数据说,这将是上合组织2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武清的产业,抓住了这波机会,硬是把“老手艺”变成了“新名片”。

未来,武清的产业还想再迈一大步。绢花要开进更多国家的商场,地毯要铺到更多人的家里,自行车要骑到更多城市的街头。上合峰会是个起点,武清的企业家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借着这股东风,把中国品牌推得更远。你说,这些“土特产”能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再火一把?大家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