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个货运站的调度员在休息时跟我聊起他爸的事,说老人家身体还挺硬朗,就是有个毛病:吃完饭从不刷牙。他爸觉得自己牙都松了,刷不刷没啥区别,反正早晚各刷一次就够了。可调度员总觉得不对劲,老人嘴里的味道越来越重,还老长口腔溃疡。他问我,这跟不刷牙有关系吗?其实,这问题不只是他爸有,很多老年人都没把饭后刷牙当回事,以为早晚刷刷就万事大吉。真相是,饭后不刷牙,麻烦可不小。
口腔是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尤其是吃饭后。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碰上口腔的温度和湿度,细菌就开始“开party”。不到20分钟,残渣里的糖分、蛋白质就开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这些酸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刺激牙龈,让牙根受不了。很多人以为牙齿松动是年纪大的自然现象,其实很多时候是饭后没清理,细菌天天“啃”牙根闹的。特别是牙缝大的老年人,食物卡在里面更容易出问题。
不只是牙齿受罪,口腔里的细菌还会惹更大的麻烦。老年人唾液分泌少,口腔本身清理能力就弱。如果不刷牙,细菌就在牙龈沟、舌头、甚至假牙缝里扎堆。这些细菌不只搞乱口腔环境,还会通过血液跑到全身,引发慢性炎症。2021年国家老年疾病监测数据说了,65岁以上不爱及时刷牙的人,得慢性病的概率比勤刷牙的人高不少,比如肺病、动脉硬化这些。血里的炎症标志物也偏高,说明光靠早晚刷牙,根本挡不住细菌的“进攻”。
饭后刷牙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吃饭后是细菌最活跃的时候。每次吃完饭,口腔就像个小工厂,细菌忙着分解食物残渣,制造酸性环境。如果不及时清理,牙菌斑越积越多,牙龈红肿、牙周炎就找上门了。更麻烦的是,这些细菌还能通过气道跑到肺里。研究发现,每天刷三次牙的老年人,比只刷早晚的人,呼吸道感染少33%。这不是运气好,而是细菌没机会“串门”到肺部。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口腔健康跟消化也有关系。很多人不刷牙,口腔有异味,嚼东西就不认真,食物没嚼碎就吞下去,胃肠道负担加重。不少老年人说吃得不多却总觉得积食,或者饭后反酸,查来查去胃没大毛病。根源可能就在口腔,牙菌斑没清干净,细菌影响了唾液功能,消化从第一步就卡壳了。时间长了,胃肠道问题越积越多。
更让人意外的是,口腔健康还跟脑子有关系。研究发现,长期牙周炎、牙齿掉得多的人,认知能力下降更快。东京医科大学追踪了几年,发现饭后不刷牙的人,5年内得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21%。这是因为口腔里的细菌能通过血液跑到大脑,引发微炎症,影响记忆和学习。听起来有点吓人,但道理很简单:小习惯没做好,身体就得“买单”。
除了脑子,口腔还跟血糖有联系。2018年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发现,有慢性牙周病的老年人,血糖水平比口腔健康的人高,哪怕饮食和运动都差不多。细菌通过炎症干扰胰岛素,血糖就不好控制。很多人费劲控制饮食,血糖还是不稳定,可能就是因为没把口腔清洁当回事。刷牙这件小事,竟然能影响全身代谢,真是不简单。
很多人觉得刷牙就是个卫生问题,刷得干不干净无所谓。其实,刷牙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保护身体功能。尤其是老年人,吃得多、嚼得慢、唾液少,饭后不刷牙,细菌累积得更快。早晚刷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饭后的那次才是“救命”的关键。牙刷牙膏不重要,重要的是跟上吃饭的节奏,吃了就刷,别让细菌有空子钻。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饭后刷牙不只是清理口腔,还能帮老年人找回生活节奏。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没规律,刷牙这件小事能让他们有点“仪式感”。五分钟的刷牙时间,能让大脑更清醒,注意力更集中。规律的生活对老年人特别重要,哪怕只是个小动作,也能让心情更好,日子更有条理。
当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坚持饭后刷牙,尤其是行动不便或者记性不好的。怎么办?其实有简单办法。饭后用温水漱口三次,每次20秒以上,尽量漱到牙缝和舌根,能清掉大部分残渣。每天用一两次含氟漱口水,也能控制细菌。牙线和冲牙器也很管用,特别是牙线,能清理牙刷够不到的地方。冲牙器对手抖的老人更友好,操作简单又省力。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坚持下去。
说到这儿,饭后刷牙这事,真不是小题大做。很多人觉得牙齿松了、掉了是正常老化,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中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老年人也在学着保护自己。国家这几年也在推口腔健康项目,比如社区免费检查牙齿,教老人怎么正确刷牙。这些小改变,带来的却是大效果。毕竟,谁不想老了还能吃得香、睡得安?
这事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尤其是劝老人改习惯,比登天还难。像开头那位调度员,劝他爸刷牙,估计没少费口舌。家家都有这样的“老顽固”,觉得多刷一次牙没必要。可健康这东西,就是从这些小地方攒起来的。你说呢?如果是你,会怎么劝家里的老人把饭后刷牙当回事?或者你有啥好办法让口腔更健康?欢迎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