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放贷有门道,风险猛涨要不要停?数学公式揭真相

2025-09-17 13:30:04
18044

成都一场银行大会火了!全国600多位银行大佬齐聚,聊的却是普通人贷款那点事儿。主办方新希望金融科技抛出个大话题:银行贷款风险咋管?收益咋稳?一个专家的演讲,硬是用数学公式把这事讲得明明白白,让人直呼“原来贷款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这场大会叫“未来银行大会2025”,就在成都开。全国200多家银行的高管都来了,场面不小。话题很实在,围绕贷款、风险、数字化转型这些银行每天要操心的事儿。主办方新希望金融科技的CEO徐志华站上台,用简单的话把零售信贷的门道掰开揉碎,让大家听懂了为啥贷款业务不能急刹车。

徐志华说,零售信贷就是普通人借的那点钱,比如1万、2万的小额贷款。这些贷款加起来,全国有1.2万亿的规模!它们不是一借就完事儿,而是像水池子一样,借了还,还了再借,循环滚动。关键是,这池子里总会有些“坏账”,但也有源源不断的利息进来。

他用数学公式算了笔账。假设一家银行9月1日放出10亿贷款,这些钱咋分?风险咋变?结果发现,贷款客户里,低分高风险的人会被刷掉,留下的客户分数呈“左偏分布”。啥意思?就是大部分人信用还不错,但总有少数人容易出问题。

风险咋蔓延?徐志华说,坏账像流水,从低分客户开始,慢慢流到高分客户。低分的先“坏”,高分的晚“坏”。这不是银行管得不好,而是贷款这事天生就这样。时间长了,坏账率会先慢慢涨,然后猛地飙升,最后又平稳下来。

他特别提到,贷款放出去18到24个月的时候,风险蹦得最快。很多银行一看坏账多了,吓得赶紧停业务。这就像开车看到路有点颠就踩刹车,结果车没开到好地方就熄火了。徐志华说,这时候停业务,最容易错过赚钱的机会。

他还算了收益和风险的账。假设一笔贷款三年后还清,中间可能会亏一点。但如果把三年加起来看,赚的比亏的多!为啥?因为贷款池子一直在滚动,每天有新贷款,每天有人还钱。只要不停下,长期看肯定赚钱。

徐志华又模拟了10年的贷款业务。结果发现,前三四年收益可能忽高忽低,但后面就稳了。如果客户还能反复借钱,挑出信用好的人,银行赚得更多。就像种树,刚开始费劲,树苗还可能死几棵,但种久了,果子越结越多。

他拿骑自行车打比方。刚开始蹬,车晃得厉害,容易摔。但只要蹬下去,车就稳了,越骑越顺。贷款业务也一样,早期风险高点,但坚持下去,收益就来了。停下来反而浪费了前面的努力。

数据摆在这儿:新希望金融科技帮银行放了1.2万亿贷款,证明了长期坚持能赚大钱。徐志华说,银行得有“长期主义”的心态。别因为一时的坏账就慌了,稳住才能赢。

这事儿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贷款风险管好了,银行敢放贷,咱想借钱买房、买车、做生意就更容易。银行稳了,经济也能更活泼。中国银行业这几年在数字化转型上花了大工夫,背后就是想让贷款业务更安全、更高效。

大会上,徐志华的演讲让不少人点头。他没讲空话,全是干货,用数学公式把复杂的事儿讲得简单。银行高管们听完,估计回去得重新想想自家的贷款策略。毕竟,谁不想让钱袋子更稳当?

这故事告诉咱,啥叫“长期主义”?就像攒钱,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得一点点攒,时间长了才见效。银行贷款也是这道理,短期亏点没啥,只要方向对,长期肯定行。

你说,这贷款的门道,是不是跟咱平时过日子有点像?得有耐心,敢坚持,才能看到好结果。未来银行咋走?估计还得靠这种稳扎稳打的思路。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