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小王刷手机时,看到一条消息,说电饭煲会释放有害物质,长期用下去,癌症风险直线上升。他低头看看厨房里那个用了好几年的电饭煲,内胆涂层都掉了一大块,心里顿时慌了神。这锅还能不能用?会不会真害人?网上类似的说法多得是,甚至还有人说,中国癌症多,就是电饭煲惹的祸。这话听着吓人,可真相到底咋回事?
电饭煲致癌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它的内胆涂层。有人说,涂层一加热就会释放致癌物,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还有人说,煮饭要是糊了,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东西,也是致癌的。这些说法听起来有鼻子有眼,可其实多半是谣言。科学上,电饭煲常用的特氟龙涂层很稳定,至少得加热到250℃才会出问题。正常煮饭,锅里温度也就100多℃,根本到不了那个地步。所以,正常用的电饭煲,不会随便释放啥有害物质。
不过,电饭煲也不是完全没问题。如果内胆涂层坏了,情况就不一样了。涂层掉得七零八落,下面露出的铝可能会跑到饭里。长期吃,可能会对骨头和神经有影响。但说它直接致癌?目前没啥靠谱研究证明这点。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把电饭煲列进致癌物名单。中国癌症高发,主要是抽烟、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原因,跟电饭煲没啥大关系。
涂层坏了还容易粘锅,饭一糊,确实可能产生丙烯酰胺。这东西被列为2A类致癌物,听着挺吓人。但日常煮饭,糊锅的量很少,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少得可怜,风险完全可控。只要别天天吃糊饭,压根不用担心。
想用好电饭煲,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几件事得记牢。买锅时,认准“3C”标志,这是国家质量认证,说明产品安全有保障。最好选1级或2级的产品,省电,控温也更稳,饭不容易糊。如果预算够,直接选不锈钢或陶瓷内胆的电饭煲。这些材质没涂层,根本不用担心涂层脱落。尤其是爱煮酸性食物,像番茄汤、醋溜菜的家庭,陶瓷内胆特别合适。
要是只能买涂层内胆的,挑的时候仔细看,内胆得平整,没划痕、没气泡。正常用没问题,但一旦涂层开始掉,赶紧换新的。别舍不得花钱,健康比啥都重要。国家建议电饭煲用3到5年,超过这年限,安全隐患就大了。平时用锅,尽量拿木勺或硅胶勺盛饭,别用钢丝球刷锅,刮坏涂层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电饭煲,生活中还有不少省钱习惯,可能悄悄害健康。比如,有人为了不浪费,把发霉的食物切掉坏的部分继续吃。可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哪怕只剩一点,也可能渗到整块食物里,吃下去对肝不好。剩菜反复加热也不行,亚硝酸盐会越积越多,长期吃可能伤肺。做饭最好按量做,剩菜放冰箱别超24小时,尤其是叶菜和海鲜,隔夜就别吃了。
还有人爱省油,炸东西的油反复用好几次。油用多了,颜色变深,里面会生出反式脂肪酸和丙二醛,对身体不好。油炸两次就差不多了,炸过海鲜或糊了的油,直接倒掉,别心疼。炒菜后也别急着关油烟机,厨房里还飘着苯并芘这种致癌物。关火后让油烟机再转5到10分钟,空气干净了,肺也少受罪。
吃东西别总趁热吃。65℃以上的热汤热饭,容易烫伤食道,时间长了可能有风险。吹一吹,温了再吃,食道也能少遭点罪。筷子也得勤换,木筷子、竹筷子用久了,容易发霉藏细菌。黄曲霉素和幽门螺杆菌可能藏在筷子缝里,伤肝坏胃。最好3到6个月换一次,选不锈钢或合金筷子,干净又耐用。
饮料瓶也别拿来装油盐酱醋。塑料瓶里的有害物质可能渗进食物,增加健康风险。换成玻璃瓶或标有“食品级”的塑料容器,安全又放心。省钱没错,但别在健康上省,得不偿失。
电饭煲本身不吓人,只要买正规产品,正常用,压根没啥大事。怕就怕贪便宜,买三无产品,或者用破旧的锅凑合。健康这东西,没价可讲。谣言听听就算了,别自己吓自己。把心思放在改掉那些真会害人的习惯上,比如少吃剩菜、勤换筷子、别烫嘴吃饭。平时多注意卫生,定期体检,癌症自然离你远。
这些小事做起来不难,关键看你愿不愿意。电饭煲的谣言算是澄清了,可生活中还有多少类似的误会?大家伙儿不妨聊聊,家里还有啥“省钱”习惯,可能在悄悄坑健康?说出来提醒提醒大家,健康这事儿,咱们得一起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