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酥一咬掉渣,3种颜色层层叠,家常做法你也能行

2025-08-05 11:30:05
18395

海棠酥,这名字一听就让人嘴馋!它长得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海棠花,外皮酥得一咬就掉渣,里头甜甜软软,咬一口满嘴香。中国人做糕点的手艺,讲究得不得了,几百年的老手艺,愣是把面粉和油玩出了花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海棠酥的做法,简单易学,家里就能做,保证你做出来也能惊艳朋友圈!

先说原材料,简单得很。中筋面粉216克,水105克,糖15克,猪油144克,低筋面粉180克,再加点食用色素和馅料。馅料随便你挑,红豆沙、枣泥、莲蓉,爱吃啥放啥。这些东西超市里都能买到,准备起来不费劲。听好了,猪油是关键,少了它,酥香的口感可就差远了!

做海棠酥,第一步是揉油皮面团。把中筋面粉、糖、54克猪油分成三份,水也分成三份。往水里滴几滴食用色素,调成无色、浅粉、深粉三种颜色。然后把每份面粉和水混在一起,揉成光滑的面团。这面团得像小孩的脸蛋,滑溜溜才行。揉好后,盖上保鲜膜,晾在一边醒着,别让它吹风干了。

接下来是油酥面团。拿个碗,把低筋面粉和剩下的猪油倒进去,揉到没干粉为止。这油酥面团也分成三份,包上保鲜膜放着。为什么要分开?因为待会儿咱们要用这三份面团,做出层层叠叠的酥皮,颜色还得有层次感,像花瓣似的,漂亮又好吃。

现在开始包面团。把油皮面团捏成小碗的形状,把油酥面团塞进去,收紧口,像包饺子一样。包好后,保鲜膜裹起来,静置10分钟。这一步别偷懒,面团得歇够了,擀起来才听话。三个面团都这么包好,摆在一边,像排队的小兵,等着上场。

到了擀面团的时候,拿出擀面杖,开干!把醒好的面团擀成长方形薄片,像擀饺子皮那样,但要更大更薄。擀好后,把薄片折三折,再擀开,再折三折,重复三次。这叫“酥皮的秘密”,折来折去才能让面皮一层一层,炸出来才酥脆。每个面团都得这么折,最终擀成30×20厘米的长方形。

三张面片擀好了,刷点水,把它们按颜色从浅到深叠起来。为什么要刷水?让面片粘得牢,不散架。叠好后,拿圆形切模工具,切出6到7个圆形面片。没切模?家里找个碗或杯子,照样能抠出圆形。这一步就像裁衣服,裁得整齐,成品才好看。

现在到包馅的环节了。拿一个圆形面片,中间放上馅料,红豆沙也好,莲蓉也罢,量别太多,够一口甜就行。包好后,捏成五边形,像个小星星。拿剪刀在五个边上各剪一刀,轻轻按下去,再把剪开的边往中间折,压实。底下再剪一刀,把相邻的边两两捏起来,一个花胚就成了,活脱脱像朵海棠花!

花胚做好,接下来是炸。锅里放油,油量能没过花胚就行。小火慢炸,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才香酥。炸到金黄,捞出来控油,香气扑鼻,馋得人直咽口水。想吃健康的?烤箱也行,180度烤20分钟,效果不差。

做海棠酥,细节得注意。面团不用的时候,保鲜膜包好,免得干皮。炸的时候火候要稳,别心急。选馅料时,甜度自己拿捏,家人爱吃啥就放啥。这糕点做出来,不光好吃,还能拿来送人,倍有面子。

海棠酥这东西,承载的可不只是味道。中国人做糕点,讲究个“形神兼备”。它那花瓣一样的造型,像极了咱们对生活的热爱,精致又用心。逢年过节,端一盘海棠酥上桌,邻里都得夸你手艺好。这不就是咱们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吗?把简单的东西,做出不简单的味道。

你说,这海棠酥好吃,到底好在哪儿?是那酥到掉渣的口感,还是甜而不腻的馅料?其实都不全是。好吃,是因为它带着家的温暖,带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做一盘海棠酥,就像在跟老一辈对话,学会了这个,你是不是也觉得离传统近了点?

再说说这糕点的历史。海棠酥可不是现代发明,清朝时候就有了。那会儿,宫里的点心师傅为了讨好贵人,绞尽脑汁把糕点做得像花一样漂亮。海棠花寓意美好,糕点做成这形状,讨个好彩头。如今咱们在家做,也是在延续这份美好。

做海棠酥不难,但得有耐心。揉面、擀皮、包馅、捏花,每一步都像在雕花。你要是急性子,可能觉得麻烦,可慢下来做,成品端上桌,那成就感比啥都强。况且,这可是能拉近家人感情的好法子。试想,过年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你做的海棠酥,聊着天,多温馨!

海棠酥的魅力,还在于它能让你随心所欲。想吃啥馅就包啥馅,想啥颜色就调啥颜色。自己动手,做出属于自家的味道,这不比买来的强?再说,现在超市里啥都有,原材料好找,工具也好凑,啥时候想吃,动动手就行。

最后,抛个问题给你:要是你来做海棠酥,会选啥馅料?是经典的红豆沙,还是来点新奇的奶黄馅?快去试试,做了别忘了晒晒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