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就停药?她以为没事却引发大问题,4个误区要躲开

2025-08-02 17:00:04
18370

一位60岁的大姐在体检时拉着医生问:“我血糖控制得挺好,降糖药能停了吗?”她满脸期待,觉得自己血糖值正常,药吃不吃好像没啥区别。医生却摇摇头,说这事没那么简单,停药可不是看个数值就行。

糖尿病可不是小感冒,吃几天药就能好。全球有几亿人跟它“杠”上了,中国患者人数也不少,2021年数据说超过1.4亿。这病是个“慢性磨人精”,得管一辈子。血糖正常不代表病没了,药只是帮你稳住局面,背后还有一大堆事得注意。大姐这种想法,其实不少人都有,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里。

很多人觉得,血糖一正常,药就可以扔了。这是个大误区。糖尿病像个“隐形小偷”,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可能还在捣乱。胰岛功能慢慢退化,停药后血糖容易“蹦”回来。数据说,擅自停药的患者,半年内血糖失控的概率高达60%。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血糖一乱,眼睛、肾、心脏都可能跟着遭殃。

医生常说,糖尿病管理是个“全家桶”。药只是其中一块,生活方式才是大头。吃得对、动得勤、睡得好,比药还管用。有一位老哥,确诊糖尿病后,天天吃白米饭,觉得药吃了就万事大吉,结果血糖还是高。后来他改成杂粮饭,每天散步半小时,血糖稳了,药量都减了。这说明啥?光靠药,治标不治本。

饮食上,少吃点甜的、油的,多吃点菜和粗粮。研究说,膳食纤维能让餐后血糖波动小一半。比如,换成红薯、燕麦,少喝甜饮料,血糖就不容易“上蹿下跳”。有位阿姨以前爱喝奶茶,确诊后改喝无糖茶,半年瘦了10斤,血糖也下来了。简单换个习惯,效果看得见。

运动也得跟上。每周快走或打太极150分钟,能让胰岛素“听话”点。别觉得运动非得跑马拉松,遛狗、跳广场舞都行。关键是动起来,身体代谢好了,血糖自然稳。有一位大叔,天天晚上跟老伴跳舞,血糖从原来的10多降到6左右,还顺便把啤酒肚跳没了。

睡眠也别忽略。熬夜、睡不好,胰岛素抵抗会加重。科学家发现,每天睡不到6小时的人,血糖失控风险高30%。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比多吃一颗药管用。有一位司机大哥,以前常开夜车,血糖老是高,后来改成白天跑车,晚上睡足8小时,血糖稳得像条直线。

还有个坑,是自己乱改药量。有些人觉得药效慢,就多吃点;觉得血糖低了,就少吃点。这可不行。降糖药不是糖果,随便抓一把就吃。乱改剂量,可能血糖低得头晕眼花,或者高得伤身体。医生说,降糖药和胰岛素得搭配好,剂量得根据体重、饮食、运动来调。自己当“药剂师”,风险太大。

药的副作用也得留心。降糖药有些会让胃不舒服,有的可能伤肝肾。长期吃药,得定期查查肝肾功能、血脂这些指标。有一位大姐,吃药半年后觉得胃胀,查了才发现药不适合她,换了种药就好了。定期复查,就像给身体做个体检,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说到复查,很多人嫌麻烦,觉得血糖正常就不用去了。其实,糖尿病像养花,得时不时看看“土壤”咋样。血糖、血压、血脂,哪个出问题都可能让病情加重。数据说,定期复查的患者,并发症风险能低40%。这可不是小数,眼睛、脚、肾都能少受点罪。

中国在糖尿病管理上也下了大功夫。社区医院现在都有免费血糖筛查,健康讲座也多。政府还推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鼓励大家吃得健康、动得勤快。这不光是为患者,也是让大家少得病。咱们国家这点做得挺暖心,基层医生都跑去村里教大爷大妈测血糖。

这事也有讨论空间。有人觉得药贵,负担重,想少吃点;有人觉得生活方式改起来太难,干脆全靠药。你咋看?糖尿病管理,到底是药重要,还是生活习惯重要?或者说,啥办法能让大家管好这病,又不觉得累?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有一点肯定:健康这事,靠自己最靠谱。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